“草原啊草原,我可爱的家乡,马背哟马背,我生命的摇篮……”11月18日,北京朝阳区一栋民居里,传来优美动听的歌声。记者再次倾听草原恋合唱团的演唱,倾听他们的故事。
“草原恋合唱团以热爱草原、歌唱草原、关注草原、保护草原、和谐草原为神圣使命!”1999年7月9日,马晓力组织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在京的蒙古族同胞和热爱草原歌曲的人们成立了北京草原恋合唱团,并出任团长。
11年来,草原恋合唱团的队员们用动人的歌声展示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京城里的呼麦声
在草原恋合唱团,大家高兴地称马晓力为“汉族中呼麦第一人”。
“那是开玩笑的。”马晓力爽朗地笑了。
马晓力对呼麦情有独钟,她想在歌声中融入这天籁之音。
“合唱团成立不久,我就鼓励男生学呼麦,因为好多歌里需要有呼麦。这帮男生没有动静。你们不学我学!”马晓力说。
马晓力决定给大家带个头学习呼麦。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蒙着头学呼麦,但(发)不出声,出声又不是呼麦的动静,急得不行。”马晓力说。
姐姐就住在马晓力隔壁,阳台是通的。
“我经常晚上‘呼’,我姐趴在我窗前看,以为我出啥事了。我姐姐和妹妹是受害者,经常晚上‘呼’得她们睡不着觉,她们说‘求求你,千万别再呼了’。”马晓力说。
马晓力依然在“呼”,因为她想学会并传承蒙古族民族音乐的这支奇葩。
内蒙古的一个小伙子在合唱团唱歌,他在蒙古国学过呼麦,并告诉马晓力两三个星期就能学会,马晓力便向他请教呼麦的要领。
2003年,马晓力前往俄罗斯,她在车上就学开了呼麦。
“当时刚开始学,声音就像哄小孩撒尿。司机听到我的声音,在车上到处看,以为车子有故障了。”马晓力说。
2005年,马晓力去呼伦贝尔盟,她仍然“有功夫就练”。
“晓力呀,再别‘呼’了,再“呼”快尿出来呀,快憋不住了。”途中,朋友开玩笑说。
还有一次,马晓力去蒙古国,飞机起飞前,她情不自禁地“呼”上了。她前面有个老外,突然站起来,左看右看。他刚坐下片刻,又站起来左看右看。
“老外特别奇怪,不知道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他担心飞机有故障。”马晓力回忆。
五六年来,马晓力一直坚持着。
“你说五六年没动静就算了吧,还非得‘呼’。突然有一天,发现有这呼麦的声了。别人也没教我,我自己也说不清楚。”马晓力高兴地说。
“我开玩笑说,我是汉人第一呼。”马晓力笑着说。
在草原恋合唱团以后的演出中,呼麦演唱不再是难题。
“我们合唱团演唱的《孤独的驼羔》,长长的一段呼麦,我是一口气‘呼’下来的。《八骏赞》也需要呼麦,录音的时候都是我演唱的呼麦。”马晓力说。
马晓力学会了呼麦,合唱团里有四五个人也学上了,现在也“出动静”了。
用歌声征服欧洲人
“咱们以后要冲出北京、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合唱团成立伊始,队员们说。
“大家开玩笑一说,也没当回事儿。”马晓力说。
2003年五六月份,草原恋合唱团接到一封来自德国不来梅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2004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比赛。
“当时我就征求意见,咱们够资格吗?在国际上比赛的话,好像差距很大。”马晓力说。她坦言,当时她和队员们没有信心。
但是,马晓力还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出征”的筹备中。
草原恋合唱团队员大多数经济比较拮据,筹资是马晓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马晓力先后去过两次欧洲,出国对于她来说并不稀罕,她之所以积极准备出国演出,是为了让大家开开眼界。
“我们前后准备了10个月。我到处给人磕头,朋友们看在友情的份上,这个给5万,那个给5万。第一笔费用是通过我父亲的老战友搞到的。”马晓力说。
虽然筹资还算顺利,但马晓力还有些担心,她担心合唱团的演出水平。
“我真是提心吊胆,真不够出国参加比赛的份儿,但是得对得起出资的朋友。”马晓力说。
这时,有人向马晓力推荐了作曲家、指挥家永儒布,希望请他来给大家提高提高。马晓力赞同,并请永儒布担任指挥。
这就样,队员们开始临阵磨枪。
“永儒布老师很有办法,我们这个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也有几个专业的,大多数是老三届,可以说生瓜蛋子,什么也不会,乐理知识差,声音又不好,连识谱也不行。按照合唱方法训练,明显提高一大块。”马晓力说。
2004年7月12日,草原恋合唱团在中国石油部(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礼堂进行出国比赛的最后一次排练。
“一些人演唱有毛病,还脱离大家自己找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你现在养成习惯就很难改了。万一到台上你也来这么一家伙,这就很难办了。”马晓力叮嘱一些队员。
马晓力心里很矛盾,一个纯粹业余的合唱团,原本大家不会唱歌的,现在却要参加国际比赛,而且出国在即,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草原情结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完全是为了一种情结去唱歌。唱着唱着大家就不满足了,就要求提高了。2003年,我们在北京市民风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打那以后,大家劲儿铆足了往前走,把自己也当回事儿了,当专业的了。实际上,距离专业的距离大多了,但是已经走到这份上了,只能往前走了。”马晓力笑言。
永儒布给队员讲上台时的要领,并要求演唱时要忘掉一切,完全陶醉在表现音乐上,即使出现问题也绝对不允许左顾右盼。
7月14日,马晓力带领75人,奔赴德国不来梅参加合唱节比赛。
在莫斯科国际机场转机时,由于候机时间较长,马晓力让大家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排练。
不来梅具有百年合唱历史,在草原恋合唱团到达的周六,不来梅市民聚集在市政厅广场上,尽情而自由地歌唱。
“合唱发源于欧洲教堂音乐,走到各个教堂,听那声音,犹如天籁之音。人家训练真好,我们确实差远了。我们真是强打着精神参加比赛,但是呢,大家受到一个很好的熏陶。”马晓力说,
马晓力和队员们每天去观摩其他队伍的演唱,回来大家认真训练。
7月16日,草原恋合唱团参加比赛。
在赶往不来梅市政厅广场音乐厅的路上,队员在车上练起了歌。
“我昨天注意看了一下,参加男声小合唱比赛的只有8个队。”马晓力说。
“提前进入8强了。”有人开玩笑说。大家都乐了。
“所以,大家不必太恐慌,而且有5个队年龄偏大,不要紧张……”马晓力叮嘱着。
在男声小合唱中,草原恋合唱团的队员们演唱了《嘎达梅林》、《欢乐地那达慕》等,他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男声小合唱比赛一结束,大家赶往主会场参加民谣组的比赛。
决赛已经开始,组委会要求中途不进场,队员们抓紧时间在广场上练歌。他们的歌声吸引了不来梅市民跑来倾听、合影。还有老外架起了摄像机,举起了照相机……
进入赛场,草原恋合唱团的队员们精神饱满,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里,用蒙古语汉语演唱了4首蒙古族民歌……
掌声一次次雷鸣般地响起。
队员们唱起《祝酒歌》,走下舞台敬献哈达……
“我们演唱的时候,台下非常安静,观众都认真听,有的听着流泪了。蒙古族的民歌是能够打动人心的!”马晓力说。
在2004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上,有84个国家365个团队参赛和展示。
“我们团有独到之处,有魂,有精神。我们这种精神带到了不来梅,打动了国外的观众。尤其唱《四季》的时候,真的特别震撼。”马晓力说。
当天,在300多个国际合唱团体角逐中,草原恋合唱团演出的男声小合唱荣获银奖。
“评委一共评了不到一个小时,光草原恋合唱团就评了半个小时,因为主持人认为这个团够金奖的水平。结果就差一点点,如果每个评委增加0.01分就是金奖。俄罗斯的给了20分,满分。只是有的评委对我们存有芥蒂,所以没得金奖。”马晓力说,“因为我们是业余的,才训练了5年的合唱团,之前都不是正规训练。所以我们觉得,这也挺公平的。”
马晓力兑现了5年前她给队员们“我们不仅要在北京唱,我们要唱到全国去,我们要唱到世界去”的承诺。在大家为比赛成功欢呼雀跃之时,马晓力却沉默了。
“这几年,投身草原恋合唱团的事业,家人对我都不满意,尤其我父亲病重地时候,他们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唱歌呢?’哎,这个事情我也有愧,对我的儿子也很有愧。我儿子说,‘妈,你就知道唱歌,除了唱歌你还有别的没有?’说我把他也快忘了。”马晓力哽咽着说,“所以,有得必有失,我得到了一些确实也失去了一些。我有付出我有满足,这其中的心酸也很多。付出是有代价的也是很痛苦的,但我得到了合唱团的成长和成绩,也知足了。”
用歌声凝聚人心
2006年6月,合唱团应邀赴日本木更津市进行文化交流。5天里,他们参加了5场专场演出,还参加了东京湾花园酒店露天晚宴演出和木更津市第59届盂兰盆节狂欢表演。
但给草原恋合唱团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美国之行。
2008年4月,草原恋合唱团接到美国邀请,参加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行的亚洲文化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
当出国手续都办理下来,汶川却发生了特大地震,马晓力犹豫起来,去还是不去?
最后,马晓力还是决定成行,因为她与海外华人达成意向,在文化交流活动之余,举行赈灾义演。
5月24日下午,草原恋合唱团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富兰克林公园参加亚洲文化艺术节演出。
这天正值周末,公园里游人如织。队员们一进入公园,华丽的蒙古族服饰立即赢得了一片赞叹声。
“许多美国朋友说,第一次看到蒙古族服饰,这么艳丽、华美。还有这么好的音乐,他们很受震撼。我们成了一个景了,公园里走来走去的,都给我们照相。”马晓力高兴之余又担心起来,“那么大的广场,那么多人,乱哄哄的,无伴奏合唱在这么个环境怎么唱啊?”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声响起。
“我们一唱,大人也不说话了,小孩也不哭也不闹了,特别安静。”马晓力回忆。
《天堂》、《四季》、《八骏赞》……来自遥远文明古国大草原上的民族音乐,深深地震撼着现场的美国朋友。
“我们团有一个特点,唱起歌来特投入。我们唱的时候,脑海里是一幕幕草原的画面,一唱眼前都是草原。”马晓力说,“最早的时候,我站在队员前面看训练,发现人的眼神特别逗,有的人特别痴情。就像知青沈和,看他的感觉,不知道是在热恋当中还是失恋当中,痴迷的状态。我觉得,他唱歌的时候眼前全是草原,他忘了他在哪儿了。他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非常美的意境了。后来我发现我们那里好多人都是这种状态,都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这是大家的插队经历共同营造出来的。”
“唱得太好了!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蒙古族歌曲!”组委会和当地华人赞叹。
5月25日,草原恋合唱团又在富兰克林公园参加了亚洲文化艺术节的两场演出。当晚,当草原恋合唱团赶到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新花饭店“为中国四川爱心捐款”赈灾义演会场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到了这个会场,我们感受到了不亚于国内的同胞情谊。到美国演出是早就定下的任务,在同胞遇难时不能留在国内与他们同患难、令我们于心不安。能来这里义演,为灾区人民出点儿力、做点儿贡献,我们的心里还平衡些。”马晓力说。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话语,令全场200多位来宾动容。
草原恋合唱团表演了配乐诗朗诵《2008感动中国》,台上演员在落泪,台下观众也在落泪。他们还演唱了《拾牛粪的妈妈》、《嘎达梅林》,在观众的要求下又加唱了一首《草原恋》。
“晚上参加华人、留学生自发的义演。我们唱了几首歌,也捐了些款。我们发现,在国外的侨胞和留学生非常爱国,本身在异国奋斗不容易,他们把国内救灾的画面展览,把救灾的光碟不断放映,我们很受教育。所以我们觉得,来对了。”马晓力说,“我们知道了国外的华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特热情真诚。我记得有一个叫凯文的盲人,提出和我们一起唱蒙古族民歌,她领唱《森吉德玛》,大家和声,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凯文到过国内好多地方,也到过内蒙古,她会唱好多蒙古族民歌,唱得还特棒,还会7国语言。”
马晓力带领大家奔赴芝加哥市准备再次参加赈灾义演,为了让他们节省经费,华侨、留学生把他们接到家里住宿。
6月1日,合唱团在斯蒂汶中学礼堂参加由芝加哥黄河艺术团、复旦大学校友会、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联合举办的赈灾义演。
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为3个月大的女儿撑起生命的空间,一位名叫潭千秋的老师至死都紧紧地用自己的身体护着讲台下的4个孩子,温家宝总理蹲在废墟上拉着孩子的手说孩子不哭……听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观众轻轻拭泪。
观众还静静地倾听着那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天籁之音,还振奋地倾听凝聚力量的《我的祖国》……
“演出相当成功!反响十分强烈!”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谢云亮紧紧握着马晓力的手说。
这次赈灾义演募集善款24812.76美元,最后通过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捐赠给了汶川灾区。
“哟,你们去美国演出影响很大呀,我们华人都知道,许多报纸上都登了,很有影响!”年底,马晓力有几个朋友从洛杉矶回来对她说。
“蒙古族民歌还是很有魅力的,首先把我们吸引住了,我们才能去吸引别人。”马晓力说。文/首席记者 张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