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鼓都蒙上兽皮作为共鸣膜,如:中国大鼓、拉丁鼓、非洲鼓都使用牛、羊等兽皮,西洋打击乐中定音鼓和小军鼓大多使用看似半透明的小牛皮,也有用羊皮的。
如果是无法调节的鼓,它们面对气候变化只能用水泡让鼓皮变松,或用火烤、太阳晒等方法让皮变紧,皮松则音低,反之音高;非洲、印度、日本、韩国等地的鼓用绳索来松紧鼓皮;西洋打击乐用锣丝与金属圈来松紧鼓皮。但是上述所有兽皮受气候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声音变化很不一样。直到1958年美国Remo鼓皮厂与杜邦化学合作研制出Weather King“气候之王”人造鼓皮,鼓的舒色稳定问题才得到解决。
Remo 在做出几十年来广受各界鼓手喜爱的传统 Weather King White Coated 之后,又相继发明了模仿小牛皮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山羊皮”Suede 、“纤维仿兽皮” Fiberskyn ,还有用于世界各地民族鼓的 Nuskyn 等等。它们既不受气候影响,又能更大程度地贴近动物皮的声音,还有环保作用,这样鼓手不用担心音色的稳定性,也没有杀动物取皮的不安。
在调节鼓皮之前,我们先要检查鼓上松紧鼓皮的锣丝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如遇锣丝滑扣或其他问题,要先作修理,之后,我们把鼓皮与圈放好,先把锣丝轻轻地旋转到扭紧前的预备状态,然后用对称点的调节方法来调:即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左下、右上。在调节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组另一只手的拇指来记住每个点的下压张力,并不断重复上述调节顺序直至达到想要的程度,最后再轻敲每个锣丝对应点通过微调让各点的音高达到一致。
每只鼓都有自己的合适共鸣点,以声音不太延长也不是特别短促为好。以一套鼓为例,小军鼓双面要调得很紧,几乎没有下压的弹性,而Bass鼓则要松得多(Jazz乐中18”Bass鼓除外)。
有许多鼓手为了配合音乐的需要,会有自己个性化的选择,但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在了解各类鼓皮的性能之后作出决定来配置自己的鼓,单层透明皮声音较为明亮,反应快;单层磨砂皮声音暗面温暖,反应中等;双层皮声音浑厚、结实。
鼓手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自己对鼓皮音乐的听觉标准,使自己打鼓的声音稳定。初学者可以选用Remo的经济系列套皮Encore(“返场”)它们由一张磨砂军鼓皮和三张透明双层皮(Toms)还有供选择的透明双层或单层加圈(B.D.)组成。
鼓皮本身没有绝对的结实与否,它们是稳定不变的,但是不同的安装、使用方法会决定它们的寿命。鼓手应选择合适的鼓皮,让它们能更好地为你的音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