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教授(资料图片)
长晚集团滚动新闻5月14日长沙讯(记者 卿永锋 实习生 陈康娜 罗骑威 周丹)中国音乐学院是我国唯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的著名高等音乐学府,是不少有志于从事民族音乐学生心中的最高殿堂。昨日,该院在长沙市十一中挂牌“中国音乐学院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该校党委书记闫拓时教授。正值高考前夕,闫教授为广大湖南考生提出不少真知灼见,如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需做好哪些准备,音乐人要常怀朴真之情绝矫饰之心。
因生源好向湖南致敬
长沙晚报:您觉得湖南地区的艺术考生生源怎么样?
闫拓时:在艺术教育方面,我要向湖南致敬。有句古话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个“斯”就是我们中国音乐学院。我们学院的杰出校友中湖南人占到最多,尤其是在民族声乐方面,像宋祖英、张也、吴碧霞,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
长沙晚报:您感觉湖南考生以及在你们学院的湖南学生有什么特色吗?
闫拓时:湖南的学生在性格中有一种朴真和爽快,悟性很高。这三点在我看来就是很好的音乐素质。
长沙是第四个生源基地
长沙晚报:在全国,中国音乐学院在普通中学的生源基地有多少个学校?
闫拓时:目前只有四所,分别在山东青岛、山西太原、甘肃兰州,长沙市十一中是第四个基地。
长沙晚报:为什么选择长沙市十一中学呢?
闫拓时:我们与各地有音乐教学传统的中学有长时间合作,长沙市十一中为我们学院输送过大量人才。现在全国知名专业音乐学院留下任教的长沙市十一中校友有近20人,我们中国音乐学院就有该校的优秀毕业生留教。长沙市十一中提倡学生要把音乐艺术从作为一种职业手段提升到一种事业追求,令我非常佩服。
我院将开放教学资源,实现两校间的资源共享。长沙市十一中的师生们可以到我院参加音乐节、艺术节、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我们学院也会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来这里进行授课,培训、考试选拔。
招生没有人数限制
长沙晚报:中国音乐学院每年在湖南的招生计划是多少?
闫拓时:我们在各省市(区)不分配招生计划名额,如果生源特别优秀,在各省每年的招生计划不受限制。今年,长沙市十一中就有8名同学通过了我们的专业考试。
长沙晚报:学生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后,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怎样安排?
闫拓时:公共基础课占整个课程的25-30%,我们的大部分专业课是一对一的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完全不一样。
艺术追求需要朴真心情
长沙晚报:中学应该怎么样进行音乐教学?
闫拓时:我认为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朴真的生活态度,让孩子尽可能少一点对“矫饰”的追求。同时,在中学学习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既要适应环境,又不要被环境中的诱惑所改变。这一点在我们学校许多杰出校友中都有体现,那是什么都不能改变的朴真心情。
长沙晚报:能不能对准备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学生提一些建议?
闫拓时:要成为一个艺术家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难度很大。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艺术人才,除了天赋之外,在中学阶段必须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做铺垫,他的艺术发展就会有局限。在这一点上长沙市十一中学对学生的培养就非常好,他们避免了一些专业学校只注重专业训练的不足,所以他们学校的学生一旦专业考试通过了,进入大学后就能马上显示出优势,在大学学习时文化课学习就轻松。就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接受专业课老师的指点。那么,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