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中明 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石塘湾。1946年,代表无锡县立中学参加无锡地区举办的独唱比赛,并两次夺冠。1947年,指挥无锡县立中学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担任其中独唱)及《码头工人歌》,在当时的苏南地区演唱进步歌曲尚属首次,由杨心泉老师指导。1948年9月,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张相影教授。1950年,国立音乐学院迁津,组建成立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喻宜萱教授。1951年,受校委派任天津市中苏友好协会苏联音乐合唱团指挥。7月,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慰问团赴新疆慰问演出,行程万余里,历时3个月。195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分配至中央广播事业局,受命组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生广播合唱团并任指挥。同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艺术团成员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后至苏联、波兰、东德等国访问演出,历时半年。
1954年,入由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教授、指挥家列·尼·杜马舍夫讲授的指挥班,历时两年,其间曾任北京教师合唱团,北京大学教师合唱团,北京大学生合唱团等的指挥。 1956年,任中央广播合唱团指挥,在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指挥该团演唱了王震亚作曲的《阳关三叠》等合唱作品。同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1957年4月,指挥中国广播合唱团举行无伴奏合唱专场音乐会,为国内首次,开创先河。9月,将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中全部合唱及部分独唱搬上舞台,用中文演唱,中央广播管弦乐团伴奏,郑兴丽、魏启贤担任独唱。指挥中央广播合唱团演唱大型合唱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11月,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纪念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音乐会上,指挥中央广播合唱团演唱大型合唱《伟大的友谊》,由沈湘领唱,中央广播管弦乐团伴奏。同年,开始参与创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的固定栏目,演播了大量合唱歌曲。
1958年,下放河北沧州自来屯农村劳动。
1959年10月,指挥中央广播合唱团在京公演,演唱姚牧作曲的《黄浦江怒潮》及张文纲作曲的《杨根思》故事大合唱。1962年,根据新梅花大鼓《张羽煮海》创作、改编并指挥大合唱《龙女听琴》,由中央广播管弦乐团伴奏,配以民族特色乐器。1970年,根据周恩来总理“要恢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并录制一批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歌曲”的指示,受命赴内蒙呼和浩特,组织并排练录制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歌曲,历时两个多月,其间协助组建了双管制的管弦乐团和80余人建制的合唱团,后又到吉林长春录制延边歌舞团的少数民族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