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从作品出发的所谓 “潜规则”阎肃深恶痛绝地说:“鸭蛋里有苏丹红,应该打假;文艺界的苏丹红更可怕,也要打假。如果我们评奖不把最优秀的评出来,卖了人情、徇了私情,那么公正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阎肃多次担任曹禺剧本奖的评委会主任。在评奖的过程中,阎肃从作品出发、认作品不认人。有的时候,获奖的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而一些和阎老个人关系很好的名家却名落孙山。
阎老明知道以后见面会很尴尬,还自嘲说,“以后在路上遇见,可要遮住脸喽。”但仍然坚持从作品质量出发,不分出身、不看地位、不徇私情。央视原文艺部主任邹友开评价道:“他很公正,没有偏心。没有听到过有什么不好的反映。”
一笔小账 为全场观众算明白
有一年,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阎肃是监审组三个成员之一。
当看到第一天评委们的打分最高和最低有10分的落差时,他就提醒评委,“各位艺术家,我们打分要有良知啊!”
2006年,演员刘和刚参加央视青歌赛时,倒数第二个上场,唱了一首《美丽的楼兰姑娘》,加上综合素质分数,他的总分是100.13分,一下子把空军的总分从第五名上升到了第二名。
现场的评委都很惊讶,有人认为怎么可能超过100分呢?现场的观众开始议论,赛场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总导演就问监审组怎么回事。
这时候,阎肃充满智慧地说,“我想给大家算笔账,刘和刚的演唱分是99分,综合素质是1分,因为他的歌是新歌,所以加了0.13分,他的总分是100.13分,而满分是100.3分,他并没有得满分。”
阎老补充说:“他的演唱分,有几个评委都是98.5分,并没有给满分,而前几天有几个选手都是99分,这次是刘和刚第一次综合素质得满分1分。”
这一下子就把现场的人说服了,阎肃用自己的智慧和良知维护了公正。
“老玉米”最烦庸俗歌曲
阎肃喜欢的音乐类型没有思维定式,口味很杂。他很害怕自己被高速飞奔的“时代列车”甩出去,不会拒绝接受新东西,他认为如果不了解、不接受新事物,很快就会被时代遗忘。
阎肃对新的、崭露头角的优秀年轻人都喜欢,阎肃认为他们的出现是有一定道理的,绝对不是撞大运,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的。
“不论是李宇春,还是周杰伦、张惠妹的作品,基本上是健康的。比如说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节奏感很不错,但《双节棍》是个例外,我都不大明白,都是小年轻喜欢的‘呼呼哈嘿’,但不至于因此让人学坏。”阎肃说。
一次,一个媒体采访阎肃时,问他喜不喜欢李宇春。当时,他语出惊人,说:“ 我也是一个‘老玉米’!”
此前,阎肃和徐沛东等四十名音乐界同仁,一起针对某些庸俗歌曲,联名抵制。
说起庸俗歌曲,阎肃比喻说这就好比“地沟油”。有的油来路不正,但油并不含毒素,而“地沟油”却含毒素。他特别反对一些模糊善恶界限的歌词。因此,他不能看着流行音乐往“地沟”里走,就站出来联名呼吁。
阎肃说,呼吁之后,在网上也引起一些反弹,但是反弹的声音还是微弱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自己幼小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