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学空间 > 中国音乐史之:弹词与大鼓(三)

中国音乐史之:弹词与大鼓(三)

分享到 |
日期:2010-7-2  来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编辑:崔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弹 词   弹词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继清代嘉道年间艺人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陈瑞廷四大家之后,在此时期又出现很多著名的弹词艺人,如马如飞、姚土璋(唱《水游》)、赵湘舟(唱《玉夔龙》)、王石泉(唱《南楼传》),人们称为新的四大家。   马如飞是清代同治年间长州人,主要在江阴、无锡、常熟等地农村演唱。他有文化,能写作开篇、改编唱本,又肯于刻苦钻研唱技,随时向听众请教,商量“书路”,所以在艺术上进展很快。他的早期唱段曲调性不强,类似吟诵体,后来多方面吸收了民间曲调,如滩黄的《东乡调》(又名《花鼓调》)等,形成自己独特的马调唱腔,用直嗓唱,曲调流畅、爽朗、质朴、豪放,颇受农民听众的喜爱。马如飞在哪里演唱,几里以外的农民都乘小船来听书。其后经过魏钰卿、薛筱卿、杨月槎的再创作,加强了曲调的旋律性,形成马调不同的支派。他们的唱腔都有吐字遒劲、字音简洁、节奏鲜明、不拖长腔的特点。   马如飞的代表作是《珍珠塔》。这是一部著名的传统唱本,马如飞对它作了新的艺术加工,具有新的特色,人们称为《马调珍珠塔》。它讽刺和鞭笞了嫌贫爱富的世态,这样的主题符合人民的意愿,所以深受群众

  近代艺人刘宝全(1869—1942)对京韵大鼓的创造作出了很
  大贡献。他是河北深县人,早年与京剧著名演员谭鑫培交往,谭指出他的唱腔乡音太重,北京人听不惯,艺人要讲究入乡随俗,才能受人欢迎,于是他去掉怯味儿,改成京音。同时,他还与很多著名京剧演员互相观摩学习,如孙菊仙、龚云甫、杨小楼、王瑶卿等。他吸收了京剧唱、做、念的表演方式,用京胡吊嗓子,广泛吸收京剧和其他曲艺的音调,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刘宝全对梅花大鼓、快书、时调小曲都很精通,弹得一手好三弦和琵琶,也能演奏四胡等多种乐器,鼓点子打得非常圆浑而准确,所以能多方面对京韵大鼓的唱腔和伴奏进行提高,把它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成为近代影响全国的主要曲种。刘宝全在当时号称“鼓界大王”。
  刘宝全的演唱,音域宽广,能用本嗓,也能用半假嗓和假嗓(称做“立音”),中间听不出相互转换的痕迹,能放能收、操纵自如。至晚年,演唱更为稳健,创造了丰富的唱腔和多种板式。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一篇纪念刘宝全的文章中说他的唱腔“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对刘宝全精湛的演唱艺术给予高度评价。刘宝全演唱时身段夸张、奔放,大气磅礴,表演三国武将、水浒英雄,尤为逼真。但他演唱《大西厢》又能唱得轻松明快,别具一格。
  下面是其代表作之一《大西厢》中的片断:
  京韵大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除刘宝全以外,还有白云鹏(1874—1952),他嗓音宽厚,演唱中高腔不多,低腔婉转,慢而不断,唱腔柔美,表演细致,善于演唱《红楼梦》的段子。二十年代曾在天津演唱《醒世铎》、《劝各界》、《骂皇亲》、《提倡国货》等新节目,世称“白派大鼓”。其他流派有张小轩(张派大鼓)等,各有特点。
  西河大鼓产生于河北省中部农村,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弦子书”、“木板大鼓”。大约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冀中有很多属于大鼓一类的说唱形式,如河间木板大鼓、沧县木板大鼓、保定木板大鼓等,唱腔都是一些比较朴素的农村曲调,曲目多是民间传说故事,乡土气息浓厚,伴奏形式简单。有的只敲击木板,有的用一个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形式活泼。到乾隆、道光年间,木板大鼓已形成鼓板、小三弦同时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的固定演出形式。有一位名叫马三峰的高阳艺人对它进行创新,吸取了戏曲、民歌、叫卖的音调,丰富了原来曲调的表现力,并把小三弦伴奏改为大三弦,木板改为铁片,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基础。与马三峰同时代的艺人还有马瑞林(艺名马大傻子)和马三峰的弟子朱化麟(艺名朱大官)、王振元(艺名老毛贲)、王再堂(艺名转眼王),都对西河大鼓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朱化麟,河北文安县人,他创作了很多新的曲调,一直在农村演唱,所传弟子很多,颇受人们推崇。王振元和王再堂虽然也都是马三峰弟子,但各人风格不同,如王振元擅长演唱武书,大小嗓兼备,大则酣畅淋漓、振奋人心;小则轻盈婉转,细致动听,在演唱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
  一九二○年以后,有一个新的流派——赵派诞生,创始人赵玉峰,他是河北河间人,幼年时随其兄在天津学艺,以后几十年间在天津、沈阳、抚顺等城市中演出。他吸收了评书、京韵大鼓、京剧的曲调和戏剧的身段功架,从各方面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受到广大城市听众的欢迎,成为西河大鼓扎根于城市的新兴流派。他用京音念白,唱腔庄重雄厚、节奏刚劲明快。三弦伴奏丰富了指法,表演上讲究内在情感,趋于程式化。
  西河大鼓这一曲种的定名较晚,约在1920年前后。相传,赵玉峰与刘宝全在天津同台演出,写海报时二人商量着提出这一名称,以后人们便沿用下来了。因为当时进入天津的演员多来自大清、子牙两河流域的广大农村,天津人称这两河为西河或下西河,这里产生的大鼓书就叫西河调,或梅花调,西河大鼓进入城市后,被称为“京调西河”。原来农村流行的曲调和唱法,被称为“怯调西河”了。以后各地艺人演唱时所用方言不同,又有南口、北口、小北口之分。
  西河大鼓有它的基本腔调,一般的结构为头板——二板——三板。头板速度缓慢,节奏变化不多,一板三眼,只用于全唱段的开始,或抒情写景或介绍和交待故事梗概。二板也叫流水板,速度可快可慢,曲调平稳、流畅。一板一眼,基本是平铺直叙、按字行腔,有时加用花腔。三板由二板蜕化而来,也是一板一眼,没有花腔,常用在一个唱段的高潮或结尾,能制造紧张的气氛。为了表现各种情感的需要,还创造有多种曲调和花腔,如悲调,用于表现悲哀、愁苦的情绪:“双高调”,多用于二板之中,可描绘景色,曲调比较低沉、压抑;“海底捞月”,用于表现喜怒等激动情绪或某些曲调的结尾;“窜板”,表现紧张、危急的情节。
  下面是河北雄县郑瑞田一派艺人演唱的《闹天宫》片断。郑瑞田是王振元的徒弟,马三峰的再传弟子。他的演唱代表了早期西河大鼓朴实而又风趣的唱法。他早年在北京、张家口一带演唱,大书以《杨家将》、《呼家将》、《少英烈》最为拿手,小段以《闹天宫》、《小姑贤》、《小姑刁》等称著。他精通三弦伴奏技巧。嗓音沙哑,但能适应自己的条件另辟新径,专从嘴皮、板眼下功夫,演唱时咬字清楚、板眼准确,喜唱串口垛字句,唱大段快流水板,可以一气呵成,独具特色,是一位深受农民欢迎的典型农民气派的说唱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