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晚报记者段翔 通讯员刘洋报道 7月27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音乐教育专家聚首开封,参加在河南大学隆重举行的2010年世界音乐教育学会文化、教育与传媒政策委员会专题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政策关注:音乐教育中的传统与流行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据了解,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于2010年8月1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附属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这是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自1953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此次文化、教育与传媒政策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是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在对谁倾诉?为何对其倾诉?”这是7月27至30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音乐教育专家,参加在河南大学举行的2010年世界音乐教育学会文化、教育与传媒政策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时特别关注的话题。
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差异现象更为人们所普遍
接受,“音乐即精美艺术”、“音乐作品即艺术作品”等,在北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欧洲传统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世界音乐教育学会文化、教育与传媒政策委员会联合主席、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J·斯科特·戈布尔指出,北美一些音乐教育家开始将教学重点转向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音乐习俗,并通过这些音乐所展现的意义与价值来理解承载这些音乐的特殊文化元素,还原音乐对谁倾诉,为何对其倾诉的社会本质。
谈及我国的音乐教育,世界音乐教育学会文化、教育与传媒政策委员会联合主席叶丽慈、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家海等人认为,尽管政策有时会改变,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却总是占据显著位置,广大学生群体很容易接触到在普通大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流行文化,因此流行文化在音乐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国音乐中,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共存并相互影响。切实可行的政策必须考虑到音乐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让二者并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