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岛素有“琴岛”和“音乐之岛”的美誉,很难考证是不是因为“琴岛”的美名引得大人、孩子都有了学琴的雅兴,但无论如何,超过10万的琴童让青岛的。
青岛早报讯 青岛素有“琴岛”和“音乐之岛”的美誉,很难考证是不是因为“琴岛”的美名引得大人、孩子都有了学琴的雅兴,但无论如何,超过10万的琴童让青岛的“琴岛”之称名副其实。记者调查发现,在这10万学习乐器的孩子中有接近一半的孩子在苦练钢琴,但扎堆学钢琴也带来了钢琴老师“鱼龙混杂”、孩子学琴8年难有展示机会等问题。专家提醒,提高孩子素养学什么乐器都会起到作用,没必要“随大流”。
现场直击 等级考试“烤”家长
8月1日上午11时25分,气温超过了31度,站在室外热得让人感觉烦躁。在东海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院内,市民杨婷打着伞躲在楼后的阴影里,用别人刚塞过来的宣传材料不停地扇着风,为陪女儿楠楠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试,她已经在楼外站了近3个小时,和她有一句没一句聊天的同样是带着孩子来考级的家长们。
记者从青岛市音协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青岛目前约有10万琴童,学琴的人数和比例在同类城市中首屈一指。市音协分管考级工作的副主席夏文涛告诉记者,每年的7月末8月初都是各类乐器考级的集中时间,而每年参加各种乐器考级的就有1.2万人左右,这也吸引了各种名目的社会考级机构在青岛设考点。夏文涛说,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艺术等级考试大致有7家,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今年这7家机构全部在青岛设考点,这足以看出青岛孩子学琴的风气和音乐培训市场的潜力。
岛城5万孩子学钢琴
记者在多个考级现场看到,尽管等级考试设有钢琴、小提琴、二胡、单簧管、双簧管、古筝、琵琶等多种器乐,但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参加钢琴等级考试,而女生几乎全部都是考钢琴等级的。夏文涛告诉记者,在青岛10万琴童中学钢琴的达到5万人。
记者在多所中小学展开调查。市实验小学五年级音乐老师宗杰告诉记者,她给整个五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班上没有学过乐器的孩子很少,每班50个孩子得有40多个都学过钢琴或者其它乐器。”宗杰告诉记者,钢琴是孩子学得最多的一种乐器,40多个有学习乐器经历的孩子中有超过20个孩子学的是钢琴,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考到钢琴10级的学生大有人在;其次的是小提琴,平均每个班有四五个。
在育才中学和青岛37中调查,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到两种艺术特长。在育才中学一个班50人中,有38人学过钢琴,学过古筝的2人,学过琵琶的有1人,学过单、双簧管,大小号的有6人,这些人大都在小学阶段参加过学校的管弦乐队。
四大原因致钢琴童扎堆
记者调查
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熏陶是一件好事,这似乎已经被大部分家长所认可,但岛城的家长们为何非要让孩子扎堆学钢琴呢?记者调查发现有4大原因。首先,在家长们看来钢琴可以锻炼孩子双手的协调能力,并且还需要脚的配合。“左手可以开发右半脑,尽管小提琴、古筝等乐器也需要左手参与,但所有乐器中钢琴的左手量最多。”市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丁海瑛告诉记者。
其次,孩子不管学习哪种乐器,购买设备是少不了的,钢琴的花费不高也是家长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介绍,1万元左右的钢琴可以满足业余学生的弹奏需要,并且不需要再更换。而如果选择小提琴,四五岁刚学琴时,只能用小孩专用的,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差不多需要更换三把小提琴,这笔花销就大了许多。选择单簧管、双簧管也是同样道理。
另外,孩子要学乐器,选择老师是关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岛城有着较好的学习钢琴的基础,钢琴老师很容易找。而对于学古筝、琵琶等民乐的孩子来说,要找一名好老师真的是很难。“主要是周围的人学得少,很难打听到一名知根知底的老师。”一名学琵琶的孩子的父母告诉记者。
最后,丁海瑛告诉记者,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学的是五线谱,而古筝、琵琶等民乐学的是简谱,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说,掌握了五线谱之后,简谱就会很简单,而学会了简谱的孩子,要学五线谱还得从头开始。“学过钢琴的孩子上音乐课学知识非常快。”
扎堆学钢琴孩子难“出头”
“俗话说随大流不吃亏”,但在孩子学器乐这件事情上,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市音协副主席夏文涛认为,只要是学习乐器,不管是什么乐器,只要孩子喜欢,并能坚持下来,都可以提升素养、陶冶情操,有着启发智力的作用,并不是只有钢琴才有这样的作用,因此家长根本没必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钢琴上。夏文涛提醒家长,现在学钢琴的孩子太多了,除非水平特别突出,否则只能埋没在人群之中。
宗杰的儿子学了3年钢琴,目前在学单簧管,宗杰表示,钢琴由于体积太大,并且受场地限制,学校各种演出,弹钢琴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参与;学钢琴的人太多,考出钢琴10级的比比皆是,孩子很难获得展示的机会。“没有展示的机会,孩子学起来动力也不大。”正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宗杰让儿子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后,开始学习单簧管,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孩子登台的次数多了,整个人都会有一些变化。”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更多学习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