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的音乐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音乐具有中原文化、诸羌文化、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对它进行研究,给予科学的阐释,不但是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满足学者对西北音乐信息的现实需求,更具有填补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空白的意义。
王国维先生曾列举20世纪初中国新兴的学问有五:一曰殷墟甲骨文;二曰敦煌、吐鲁番、和田的简牍:三曰敦煌千佛洞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四曰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五曰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遗文。这五项中三项与西北学有直接关系。因此,对西北地方音乐馆藏文献的调查研究不但是对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的一次系统调查,而且也符合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求。但是,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内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密集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各图书情报单位之间又缺乏实质性研究的合作与协调,所以,该地区音乐文献基本处于一种零星、分散的自然分布状态。因此,对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的调查研究是对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系统的、开发性的研究。本文拟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西北地方文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有关西北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是以清代乾、嘉以后的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等人为代表所开创的“西北史地之学”为较早开端,使西北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新时期,从而成为清代后期学术研究之显学;清代的“西北史地之学”到民国时期发展成“边政学”,其研究巳超出了社会科学范畴。而现当代中国学者对西北地方文献的搜集研究,始于三十年代初,如顾延龙、刘国钧等。顾延龙先生为当时顾颉刚教授创办的禹贡学会辑印《边疆丛书》,出版了《西域遗闻》《敦煌随笔》《敦煌杂钞》《哈密志》《科布多政务总册》等书,对后来学者了解西北的历史、文化与中西交通史有着重要作用。刘国钧先生1947年提出国立兰州图书馆(现在的甘肃省图书馆)。建馆之目的,要做到成为西北文化问题的研究中心。为此,甘肃省图书馆设立西北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研究的特馆——“西北文献馆”。到现在,西北文献馆已经成为我国西北地方文献收集最全的机构,并为后来学者研究西北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近年来,对西北地方文献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少成果问世,特别是由牟实库先生编著的《丝绸之路文献叙录》一书是为研究丝路文化提供过去的研究成果和系统参考资料的专著,共收集了论文764篇,虽然限于国内发表的文章和馆藏文献,但其中既有已故专家如向达、贺昌群、黄文弼、冯承均等的著作,也有健在的专家如季羡林、唐长孺、任继愈、张广达、黄盛璋、姜伯勤等的论文,还有很多是长期工作在丝绸之路上的专家。除了国内学者的论述外还有个别日、德、英、美、意、荷、苏诸国学者论著的译文。论文分为十二个大类:政治军事、历史地理、丝绸交通、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宗教、语言文字、音乐百戏、丝路人物、丝路考古、敦煌文化、丝路研究综述等,每类又包括多种专题,每篇论文都有叙录,介绍其内容、观点和学术成果,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的丝路文献叙录专著,这对国内外丝路文化的研究者来说,是一部重要的资料工具书,对丝路文化研究进一步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有关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的成果中还有《西北问题论文索引》《西北书目提要》《西北乡贤著述目录》《兰州各图书馆馆藏西北文献联合书目》《西北地方文献书目》《西北地方文献报刊索引(1905—1965)》《敦煌研究资料》《中国西北丛书》《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等论著。但是,上述著作之立足点在敦煌学及其研究资料;汉简及其考释研究;丝绸之路研究资料;西北民族宗教研究资料;西北地方历史地理研究资料;西北地区文物的研究考释等资料上的研究,不可能用过多的篇幅来研究西北地方音乐文化。因此,迄今为止,学者对中国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的探讨,与其它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史、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相比,显得十分薄弱,而对中国西北音乐文献的专门研究,成果更是有限。就笔者所知,目前没有关于西北音乐文献研究的专门著作,研究的论文也更是寥寥可数。不过,在有关中国西北地方文献的各类专著中,对于西北音乐文化多有所涉及,其中有些论著提出了值得尊重和富有启迪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如邵国秀、左漫莹等合著的《甘肃省文献资源利用指南》一书是笔者所见到的第一部甘肃省文献资源利用指南的研究专著。该书从甘肃省文献资料出发,用图书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甘肃文献进行了系统地分类,《甘肃省文献资源利用指南》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西北地方音乐文献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北地方音乐文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仅有这些研究成果显然是不够的。首先,西北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不少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的专著,搜集的文献也是限于一次文献的研究。其次,已有的成果,绝大多数属于全国性或综合性的文献研究,对西北地方音乐文献专门研究虽有所涉及,但往往是分散或零星的,没有全面系统地探讨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特点和规律。所以,这些情况说明,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西北地方音乐文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