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团乐迷风雨无阻,大剧院内用音乐触碰心灵
录入时间:2010-1-7    来  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虽然前段时间北京风雪肆虐,但享誉世界的伦敦爱乐乐团依然如期抵京,为京城的观众奉上了一场听觉盛宴。恶劣的天气自然也没有阻挡住乐迷聆听“伦敦之音”的热情,两场音乐会的票房异常红火,而1月5日的德沃夏克作品专场更是座无虚席,成为乐团这次北京之行的完美开场。

伦敦爱乐乐团

艾森巴赫

    熟悉的伦敦爱乐 亲切的艾森巴赫
    伦敦爱乐乐团与中国的渊源颇深。早在1973年,伦敦爱乐就在约翰·普里查德爵士的带领下登陆中国,成为最早敲开中国大门的西方交响乐团之一。2008年1月5日和6日,乐团由81岁高龄的指挥大师库特·马祖尔执棒,成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之初首支到访的西方交响乐团。时隔两年,伦敦爱乐又在艾森巴赫的带领下再次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成为2010年新年过后亮相的第一支世界顶级交响乐团。第一次来到国家大剧院的艾森巴赫在5日的发布会上也对此次演出充满了期待,他坦言,“伦敦爱乐乐团有独特的历史音色和音乐性,每次与之合作都能带来奇特的感受,相信这次音乐会也将带给北京观众一个惊喜!”
    德沃夏克专场用音乐触碰心灵
    当晚,乐团以一台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专场作为献给北京观众的“见面礼”。一曲《狂欢节序曲》拉开了北京首演的序幕,热烈欢快的旋律一开场便为音乐会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之后的《第八交响曲》更是极尽德沃夏克音乐中所特有的波西米亚风格。此前艾森巴赫曾说:“德沃夏克是最为出色的旋律创造者之一,是音乐家中的‘波西米亚人’。他的音乐有着非常强烈的波西米亚风格,极具民族魅力!”在艾森巴赫的指挥下,作品中采撷不尽的美妙旋律一层又一层地把观众们包围,随着艾森巴赫一个手势的给出,一种万瀑争流的场面奔涌而出。弦乐、管乐、打击乐各尽所能,带给所有观众一种澄澈见底的欢乐,让所有人的心灵在音乐中自由驰骋。
    下半场,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成为了整场音乐会的压轴。这是德沃夏克最著名的一首交响乐,也是他最后的伟大杰作,几乎已经成为德沃夏克的代名词,其中广为人知的思乡主题,以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成为全曲最动人的情感灵魂,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在中国,二三十年代就广为传唱的《思故乡》也是它的改编曲,因此这次伦敦爱乐的演奏也引起很多现场中国观众的共鸣。随着艾森巴赫的指挥,一幅绝美的思乡图逐渐展开,在熟悉的旋律中,大地上美丽的小山丘,穿长统靴,白色亚麻布裙子起舞的捷克人民,在人的眼前逐渐清晰开来,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当高亢、嘹亮的末乐章奏响,音乐会掀起了华丽的高潮,继而结束于无比浪漫的尾声中。
    在观众爆棚般的掌声与喝彩中,艾森巴赫数次谢幕,并与乐团加演了一曲热烈奔放的《斯拉夫舞曲》。一曲过后,全场观众仍意犹未尽,掌声再次齐鸣。艾森巴赫重又登台,一曲充满东方韵味的《茉莉花》给了全场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当观众们听到无比熟悉的优美旋律时,不由而同地发出了齐声欢呼,而此时,茉莉花的香气早已在“水上明珠”中四溢……
    据悉,继首场演出之后,1月6日伦敦爱乐乐团还将带北京观众走进柴可夫斯基、拉威尔与斯特拉文斯基的交响世界,为其中国巡演画上完美的句号。

术之门”暑假艺术节火热进行' target='_blank'>北京“打开艺术之门”暑假艺术节火热进行
  • 王中山“中国古筝演奏艺术的传承发展”讲座在西安音乐
  • 【专题】第七届金钟奖管子唢呐笙比赛
  • “黄琦雯·艺术硕士学位音乐会”举行
  • 2010盘龙谷国际音乐节
  • 众艺术家携手打造《我们的旗帜》献礼建党90年
  •  上音副院长杨燕迪南京艺术学院讲肖邦-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上音副院长杨燕迪南京艺术学院讲肖邦
    录入时间:2010-1-7 15:33:00    来  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2010年1月5日下午 14:30,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应邀来到南京艺术学院演奏厅,为音乐学院师生作了名为《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第一即兴曲的个案研究》的学术讲演,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建元主持了本次讲座。台下的学生听得非常投入,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