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千万别再做全球“冤大头”
录入时间:2010-1-7    来  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东方早报消息)盘点2009年中国古典音乐演出市场,赫然发现经济危机之后,该领域和中国楼市一样出乎意料的坚挺。年初还在审时度势的各演出商们刚刚熬过了第一季度就开始渐入佳境。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付燕梅于去年第四季度初期即用“2009年中国演出市场较为‘火爆’”予以点评,这还不包括岁末新年档接踵而至、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演出。仅仅是去年上半年,全市剧场就完成了3693场演出,同比增加132场;观众200万人次,同比增加近4万人次。
  然而,中国人拿着西方友人几分之一的工资去买高于人家几倍的演出票,这一现状仍未有大的改善,就像我们还在拿着几分之一的工资去买高于人家几倍的房子一样。经济危机时期,真的如一些学者所言,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吗”?
 
被收购的美国剧院
 
 
上海西康路静安枫景公寓
    票价比高欧美
    全球第一“冤大头”
    2009年底,国内一家公司收购了美国旅游区黄金地带一座剧院引人注目,因为其价钱令人咋舌——仅相当于西康路静安枫景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进而查询一下当地票价,剧场中心位置仅需200多元人民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一场演出的平均票价一般保持在国民月均收入的1/20以下。而在我国,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一张歌剧、交响乐或芭蕾舞的门票,相当于一般教授工资的1/6至1/8。”这是《人民日报》在2006年《演出票价要顾及国民收入》一文中给出的数据。又过了三年,演出票价顾及到国民收入了吗? 2009年3月,北京一媒体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再度关注票价为啥那么高。文中称“大量事实表明,国外明星到北京开演唱会,票价比国外的伦敦、纽约、东京还高。为什么北京人均收入只是欧美日大都市的1/5至1/6, 北京的消费者却在承受着全国甚至是全球最高票价,多年来一直充当着冤大头的角色?”

莎拉布莱曼

    当北京人质疑“莎拉·布莱曼日本门票定价最高1000元人民币,北京定价为何均价近千”时,早报记者查看其在上海大舞台的票价也低不到哪儿去,“1600元”对于这一非音乐厅级的大场子来说,也算不菲了。最让莎拉感动的是,她在上海第二场演出的内场门票48小时内就销售一空,创下其全球巡演纪录。“我完全没有想到这真的会发生,太不可思议了!我一定要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大家面前!我发誓!”接到主办方的电话,莎拉惊呼。对于高价票如此紧俏,主办方说:“精明的上海人明白,看莎拉的演出,越近越好。”评论人则帮明星们补白道:“此地钱多,人傻,速来。”
    “贵宾”升为“贵族”
    有钱阶层独享
    海外明星来国内演一场,票价是高了。国内同行也不甘落后。

上海花雅堂版《牡丹亭》

    不管是北京皇家粮仓版《牡丹亭》、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抑或是上海的花雅堂版《牡丹亭》都是均价过千,且将大众演出提升为社交活动,服务级别直接从以往的VIP“贵宾”票提级为“贵族”化。这些演出都不约而同地将演出小圈子化,比如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小型聚会等商务包场,座位数不超过30个,旁边摆上圆桌小点以及红酒饮料,只要交钱入场,边看边吃随你。国内花了好几年教育咱们的观众要学习人家国外人讲究剧场礼仪,不能随便鼓掌等等,此次闻听“千年昆曲+提拉米苏”,真不知道是啥味儿。
    浮夸作态
    张艺谋“印象”了全世界
    和文艺界的“小圈子”化相比,张艺谋反其道而行之,着力“搞大”。耗资1.2亿元的鸟巢版《图兰朵》在2009年金秋十月震惊了世界,偌大的体育馆,4万名观众入场,遥望着百米开外蚂蚱大小的演员,并且依然能卖出3800元高价,VIP票价则达到了8800元天价。

张艺谋版《图兰朵》

    “要搞就要搞大,要搞就要搞别人没有的,要搞就搞得别人想都想不到。老谋子深谙中国艺术市场的怪病。”资深媒体人蓝维维感叹。此前,媒体以“一场罕见的视听盛宴”、“绝代风华”、“恢弘壮观”一系列溢美之词浮夸,“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原班人马团队”、“张艺谋+鸟巢”这样重量级的金字招牌被反复售卖,但是到了现场,你所能看到的就是百米之外的一堵大白墙,那些被称为秘密武器的投影图案,无非是五六种画面。“乐队很烂,合唱队更烂,掉牌子,唱错词…… 演出的前面1/2,只要是主演的演唱第一句都没有给麦克风,唱到两三句才有声音。这样的情况依次发生在三个大臣、两个宫女等一系列演员身上,这说明排练的质量很低,音响师不识总谱,连谁是下一个要唱的都不知道。整个体育场有非常严重的回音问题,而且给乐队的话筒布置有很大问题,铜管太响压倒了一切,弦乐却没什么声音,小号特别响,简直是他的个人独奏会。这都什么思路呀?”一位化名“青猫”的网友发牢骚道。聊天的、吃爆米花的、喝可乐的,不少观众摇着头中途退场,直叹被老谋子忽悠了一把,且一路口算张大师这次又敛了多少财。
    张艺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之所以选在鸟巢而不是顶级歌剧院演出《图兰朵》,就是希望能吸引年轻普通观众来看,普及高雅艺术,但用购票者的话来说“这票价相当于给那些老农民三年的养老生活费”,这演出真是像张导说的那样是为了“普及”吗?
    不要忘了,张导的身后站着老牌风投IDG。看一个人的用意,看看他的出身就一目了然了。张艺谋的《印象·丽江》两年内收回8700万元成本,3年后年收入过亿,让多少人红了眼。被风投看准的他不能只盯着艺术价值,必须追求商业成功最大化。其间,背后的资本力量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他的艺术能力,又有多少迫不得已,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看到的,是张导在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武夷山大红袍之后,“印象”了全世界。资本力量打造出了中国文化市场独特的“张艺谋制造”的同时,正在让这个品牌口碑毁于一旦。
    经济危机
    千万别再“赔钱载誉”了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其电影产业却迎来发展机会。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的动漫产业、电子游戏业,韩国的影视剧业、网游业的迅速崛起,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2009年7月,国务院正式讨论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也是继钢铁、汽车等产业之后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11个产业振兴规划,它意味着文化产业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产业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