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美著名作曲家陈怡(资料图片)
北京青年报讯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昨天进行第一天的学术活动,从上午8时起国家会议中心开放了29个会议室,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3900多名代表参与,大会一整天的学术活动、展览和演出共达100多个,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而昨天上午10时,作为本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第一场主题演讲,我国旅美著名作曲家陈怡作的题为《我的音乐旅程》的讲演,引起3000多名代表的关注。陈怡认为:“学音乐首先得热爱音乐,同时熟悉和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日后发展的基础。”
陈怡讲述了她在3岁开始学琴后学习音乐的经历。她告诉代表们,她曾经历了上山下乡和部队基层生活,“那时的生活使我接触到最普通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我学习音乐的一个最基础的积累。”讲到自己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过程,给陈怡印象最深的是对中国民歌的学习,她说:“那时候,我们的课程安排是每周学习10首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戏曲和曲艺作品,要背下来,一周下来老师要用抓阄的形式考查我们用方言演唱的能力,一个学期下来就是百首民歌,这些对我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怡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更多地要研究怎样将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不仅学习音乐,也更多地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这是作为音乐家最根本的东西。”而说到对于中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看法,她说:“中国的儿童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多种文化的吸收,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我院旅美校友陈怡教授喜获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资格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作者:人事处
我院旅美校友、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终身特级教授陈怡女士获得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人选资格,将于近日与我院签订聘任合同,担任作曲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由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及李嘉诚基金会共同于1998年创办的。是目前全国教育界最为重要、规格最高的奖励计划,在其初创的前五年,只面向自然和工程科学领域,自2004年开始面向人文科学领域开放。我院自开放的第二年就获得此殊荣,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申报者陈怡教授扎实的学术背景。
我院在2005年5月得到教育部有关长江学者招聘的通知后,立刻展开了积极有序的招聘准备工作,在严格遵照教育部有关招聘条件、岗位设置的前提下,我院共向国内外公布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学”、“圆号演奏与教学”三个“长江学者”教授岗位。经过严格的遴选程序,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终身特级教授陈怡女士申请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岗位获得了我院组织的院内外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通过,并经过教育部组织的资深专家评审于2006年2月正式对外公布。这是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办以来全国艺术院校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陈怡教授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获得奖学金赴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随周文中和达维多夫斯基学习作曲,并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多项重要比赛和基金会的奖励,如美国作曲家基金会、古根汉纪念基金会、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利伯森作曲家大奖等。陈怡教授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全职作曲教授,1998年上任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终身特级教授,陈怡还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终身院士以及美国多个重要基金会的评审委员和顾问。
陈怡教授的到来会对我院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创作、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院再次对陈怡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表示祝贺,并欢迎陈怡教授回母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