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兴市京族民间乐师苏春发在调试独弦琴
劳动报 独弦琴是少数民族京族弹弦乐器,是此次广西活动周期间,在世博宝钢小舞台上展示的该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弹奏独弦琴的人叫苏春发,今年55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京族人,一名将快要失传的独弦琴艺术发扬光大的传承人。从5岁时,苏春发便跟着叔叔学习独弦琴。11岁那年,他和5个同学拜民间艺术家阮世和为师,学习演奏独弦琴。由于枯燥难学,4个同学先后当了 逃兵 ,只有苏春发坚持了下来。 可能是天生就感兴趣吧,走到哪都没丢下这把琴,再忙再累,每天回到家,也都忍不住要弹上几曲。 11岁那年,苏春发第一次登台表扬,当时的观众都是村里的邻居。之后,苏春发开始在各种舞台上演出,他去过香港、台湾和越南。2000年,苏春发带着独弦琴登上了央视春晚,这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
京族民间乐师苏春发在演奏独弦琴传统曲目《渔村晨曲》
原始的独弦琴声音较小,给舞台表演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苏春发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始对独弦琴进行了改良。他先是给独弦琴外接了喇叭,让琴声变得洪亮起来,之后他又给独弦琴安装功放,增加扩音喇叭,安装精致的电子按钮,独弦琴音色更为迷人,领地也渐趋扩张。当初仅单纯拿来消遣伴奏的独弦琴,如今可用于民歌伴奏、独弦琴独奏和合奏,搭上了时尚流行音乐的快车,表现力极其丰富,椰风的妩媚柔情、山川的秀丽多姿、大海的广阔无际,人间的悲欢离合,独弦琴总能演绎得惟妙惟肖,美妙动听的旋律悠远绵长,博大精深。
苏春发生在独弦琴世家,技能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乐谱也是口头相传。几年前,独弦琴艺术在中国濒临失传。为了弘扬独弦琴艺术,苏春发第一个站出来向社会招生,多年来,他招了300多位学生,除了广西人,还有来自四川、江西、天津的外省人。
苏春发告诉记者: 我们京族人全国只有2万,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我们住在中越边境,世代以打渔为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都富裕了,如今我们以海鲜加工为生,通过新建的高速公路把海鲜送往全国各地。我觉得,独弦琴这门艺术,要像海鲜一样传到全国各地去。这就是我来世博会的最大心愿。
记者了解到,苏春发此次来世博园共带了两把独弦琴,一把是长约1米的普通琴,还有一把是长5米的世界最长独弦琴。苏春发已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王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