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喜气洋洋,八方宾朋欢聚一堂,同贺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律学家缪天瑞先生百年华诞。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怀着欣喜和虔敬的心情,给我们的老寿星拜寿,祝缪天瑞先生生日快乐,福寿绵绵!
缪先生曾任《人民音乐》主编,是中国音协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生荣誉奖的获得者,中国律学学会的会长,是改革开放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年事最高的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缪先生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成就,同时也见证了中国音乐百年发展的巨大成果。
作为音乐教育家,缪天瑞先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70余载。先后执教于温州中学附属小学、温州艺术学院、上海新陆师范专科学校、上海滨海中学、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中学、中华艺术大学、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他关怀普及音乐启蒙教育,并身体力行地编选出版了《中学新歌》、《风琴钢琴合用谱》、《中国民歌集》、《中外名歌一百曲》、《世界儿歌集》等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料;他考察日本中小学音乐体制后,撰写出版了《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一书,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音乐教学法专著;主编我国近代以来最早的音乐教育刊物——《音乐教育》杂志,以及《乐风》、《乐学》等音乐杂志,刊载音乐教育文论,向国人介绍音乐基础知识、传递音乐学术信息、提供音乐学术交流园地;他曾亲手创建过温州艺术学院、参与创建天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他长期担任音乐学院的领导职务,且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给今天的办学者以深刻的影响。缪老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甚至他学生的学生已成20世纪以来我国音乐界的栋梁。缪老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独到的音乐教育思想深刻影响并引领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前行。
缪先生既是20世纪中国新音乐探索与发展道路上的见证人,又是一位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音乐教育的耕耘者。作为音乐理论家,在他近80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笔耕不辍,硕果累累。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的音乐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之时,缪老就开始撰写音乐理论著作,翻译介绍英、日等国的音乐理论成果,其范围涉及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钢琴演奏艺术与技巧等领域。迄今已出版专著、译著、编著30余部,主编过的学术刊物8种、辞书5种。其中,他翻译的美国音乐家该丘斯的系列音乐理论著作《音乐的构成》、《曲调作法》、《曲式学》、《和声学》,成为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教科书,为我国作曲技术理论的逐渐成熟和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在音乐理论领域里影响了几代人;他创造性地提出乐器译名的新译法,为我国乐器译名的统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那与音乐实践紧密结合、适应教学需要的翻译著述,深入浅出、审慎严密的翻译手法,成功地将几代人引入音乐殿堂。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2005年、2006年,九十八九岁高龄的缪老又翻译出版了德国音乐理论家H·里曼的《音乐美学要义》,以及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上介绍孔巴略的音乐社会学思想,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热情,实为后生晚辈的榜样和表率。从上世纪80年代起,缪老从领导和教育岗位上退休后,凭着他那对音乐事业的炽爱和热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编写音乐辞书中去。先后完成了《中国音乐词典》(正编和续编)、《音乐百科词典》以及《英汉辞海》(译部分音乐条目)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编写,实现了编纂我们自己的音乐词典之梦想。
作为律学家,缪老在我国律学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研究律学已超过半个世纪,是我国现代律学学科的开拓者。对于律学这门一般人认为艰深晦涩的学问,缪老却知难而上,苦心研究。他的学术专著《律学》曾四次增订,从1946年初版的85页增至1996年版的268页,真可谓“50年磨一剑”,这成为我国现代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律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
缪老更是我们音乐界的一代师表,他以“人生朝露,艺术千秋”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学贯中西、通古晓今的学人气质,以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构筑起中国音乐学界的理论丰碑。缪老平易近人、德艺双馨。早年他以“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淡薄名利,默默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纯正的学术思想深得音乐界后辈的赞誉,堪称我国音乐界和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楷模。
今天,我们庆祝缪天瑞先生百年华诞,就是要提倡他严谨的、科学的治学态度,学习他近百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他的人生历程伴随了中国音乐百年的伟大前进步伐,让我们再一次衷心祝愿缪天瑞先生寿比南山!(张弦 2007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