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前他务农为生,为了留出弹琴的时间只种粗生的甘蔗、芋头;50岁以前他携琴云游四海,参透古人的高风亮节;如今他放弃隐居生活教授家传古琴,有教无类……他就是一直以农民自居的佛山古琴研究会会长梁球梁球,深居简出,过着《桃花源记》一样的隐居生活。
在南海一繁忙路段旁的居民区里,记者找到刚从常熟“打谱”归来的梁球梁球。他50出头,花白头发,瘦削身材,衣着简朴,温文尔雅。推开虚掩的木门,眼前别有一翻洞天——20平方米的居室里,挂满了书画,正中一幅“琴道”特别显眼。抚摩着古琴,梁球聊起了他的琴艺人生……
少年:唯琴独乐 陋室习家艺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大江南北,古琴分成金陵派、广陵派、虞山派、岭南派等十多个派系,而梁家祖传的琴艺属于岭南派。
“我们家家规很严,为了防止子弟染上嫖毒饮吹的恶习,自小家长允许的唯一娱乐就是弹琴。”梁球出生于南海一富商家庭,曾祖父在南洋拥有过千亩的橡胶园,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资助爱国运动,四海名流雅士是家中常客。“富甲一方都只是过眼云烟而已,而这古琴却流传了几千年。”……说起祖上的故事,老人只是付诸一笑,那一份脱俗、那一份清雅表露无遗。
“家里的琴谱烧了,只靠家父口传身教;琴也砸了,就找块烂木拉几根鱼丝充数;学校里教语录,回家就偷偷地找父亲的古诗文看。”凭着梁球对古文化的执著,梁家的古琴技艺才流传至今。除父亲外,梁球曾师从净尘和尚和岭南派第八代传人谢导秀。
青年:游历四方 古迹思琴蕴
梁球的书案上放着一大叠线装的古书,翻开浏览,记者竟然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古琴有自己独特的记谱方法,又叫简字谱,外行人看来就像‘天书’,一样!”梁球介绍说。原来,古琴有100多个泛音,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而古琴谱记录的只有指法和音阶,却没有旋律和节奏。正因为如此,古琴就有了无限延伸的空间,同一首琴谱,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场合就可以弹出不同的声响。现存古琴谱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
“我们弹古琴,首先要了解这首曲的意境。像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中‘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里的绿绮就是古琴,为了领略其中的韵味,我只能上峨眉山去体会。”梁球满腹诗书,出口成章,空余的时间就背起一个特制的轻质古琴寻找古人的足迹。“每到一处,我都会跟当地的老人聊天,他们就会讲很多古老故事!”梁球说起在云南建水县孔庙见到《孔子弹琴图》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造琴,也是梁球祖传的一门绝技,据说一把手工制作的古琴,市价就值六七千元,而他做的许多琴都送给了“有缘人”!要做出古琴独特内敛的音色,必须使用200年以上的古木。“找一块木不容易啊,现在都是托打工仔回家帮忙找。”手工做琴需要用上半年的时间,使用生漆反复涂油15遍以上,生漆还会导致全身过敏。梁球曾因过敏,全身泛肿,被误会是长麻风。
中年:家中授琴 雅集觅知音
从2000年开始,梁球陆续在家中传授他研习半生的家法古琴。承传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梁球授琴从不主动收学费,弟子孝敬适从尊便。凡师从梁球的弟子都要守七德二规。几年下来,师从梁球的有律师、记者、医生,还有正在上小学的儿童。
去年12月,佛山首个古琴研究会成立,梁球作为佛山唯一能精通古琴并能造琴的琴师,担任古琴研究会首任会长。“古琴研究会能够成立要感谢梁旭辉先生(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当时他来我家听了我弹古琴后,说我是桃花源人,认为古琴艺术应该得到发扬和传承。”后来,在梁旭辉先生的努力下,研究会成立。梁球非常感激梁旭辉先生的帮助。
古琴研究会成立以后,古琴雅集也时有举行,梁球从中寻觅到不少知音。“研究会成立当天,邀请了吴庭璋老师弄箫作伴,我俩一拍即合!”阳春白雪般的古琴不再是曲高和寡。
除了办雅集和上课,梁球还会远赴常熟(古琴的发源地)与当地琴人一起打谱,把只记有指法和音阶的天书琴谱翻译成五线谱或者简谱,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古琴艺术。据梁球介绍,目前已经打谱的才100多首,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