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10:00,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沛东做客新华网就当今的文化现象以及个人的艺术历程与广大网友交流。
小时候的艺术熏陶对我的艺术之路很重要
我小的时候悟性很好,我小时候有很多的奇迹,不妨在这里和网友们说一下。当时我打梆子的时候打得说“出神”有点过份,但是肯定每次都返场。我小的时候也跳过舞,跳了180多场,每场演出从我出场开始就每次都返场,所以我在这个年代的成长可以说是受到了一定的艺术熏陶,虽然文化上没有机会去得到一定的教育,但是在艺术方面有了一定的感受!
我的嗓音当时比较哑,在变声期不会保养嗓子,后来就走上了音乐道路。90年我就当了文艺兵,那个时候你当工人、当警察、当解放军,当解放军里的文艺解放军是顶尖的、最光荣的一个职业。我就从大连到了福州,走上了艺术之路。
天赋对一个音乐人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职业的音乐人、或者要成为音乐家,在艺术道路上天赋比其他后天的因素要大。我认为在走上职业道路以后,要想成名的话天赋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说会占60%到70%的样子,其他的只是一个机遇。
大提琴是我一生的爱好
大提琴是我一生的爱好,我喜欢大提琴的音色,大提琴有一种非常悠扬的音色。大提琴的音色不是小提琴低音的再现,尽管它的高音区很高,但是它出来的声音非常的有质感,它给你的冲击力可能到你的骨头里。
对于前卫的音乐形态 搞不懂先去欣赏不要先排斥
面对一些很前卫的音乐形态和音乐思维,虽然我自己弄不明白,但是我会去静静地欣赏它,到今天我就会支持它,包括一些摇滚乐。凡是一些新生的文化态势我都会去接受它,我可以不懂、我可以不精,但是我不能不了解、我不能去排斥它。现在这个高信息发展的时代,你一天不学习就会落伍的,所以我认为是我的性格帮助了我。
音乐是要给人美的艺术 不能为了追求时髦让人听不下去
现在所谓的追求时尚、追求时髦真的是让人听不下去,音乐一定要给人美的感受,音乐和绘画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给人美的感受的话,那么还是做新闻吧。音乐是艺术,音乐要通过音符的这样一个手段把你的思想、你的思维给传递出去,所以音乐的“魂”还是“音”的本身,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比较擅长的旋律、和声,我最怕的就是音乐里面没有“音”,这个是很可怕的事情。
现在所谓的现代派的音乐“三分四十秒”,在台上坐了三分四十秒之后都没有声音,这就是所谓的一种行为艺术。我真的不太主张这样的行为!这有什么意义呢?那场音乐会我在人民大会堂看了,我也没有看到周围的观众有什么冲击,大家都比较茫然。
我在每个时期、每个作品都力求给听众新的感受
不是每件作品都能成功,我在每个时期、每个时代、每个作品都力求给我的听众新的感受,要有新的感受你就要不断地去创造新的风格,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是必须的。我现在特别羡慕一个书画家,画家成名以后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重复劳动。比如说我画是一个画出名了,你来求我做画,所以画家的重复劳动很多,恰恰这种重复劳动是很有价值的。那么,音乐是相反的,比如我写《篱笆墙的影子》大家就觉得不错,如果再让我写就会没有新鲜感,所以你要不断地去寻找新的切入点,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我不会乱写音乐的,所以我就非常关注这些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元素。这样使我的音乐风格不断的变化,我每写一个新的东西都要去设计一下,比如我可能这么去画,之后我再画的时候我就要找另外一种方法去画。
当年我的成名作《我热恋的故乡》、《西北风》、《篱笆墙的影子》等等,大家对我的音乐印象是比较民族化的东西,突然我在亚运会的时候写了一首《亚洲雄风》,那完全是大众的,其实我本身的音乐就渗透着一种民族情感,大家就会感觉非常新颖。但是这么做是冒险的,如果写出来以后失败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去创新。后来全国搞第四届音乐会,我比较怕命题创作,后来我写了一首与民族有关的歌曲《爱我中华》,当年写了以后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色,就是运用了很多民族的元素,后来到写了《雍正王朝》、《和平年代》、《五月槐花香》、《我这一辈子》等等歌曲当中,我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所以要尽可能的写的新一点,所以我要关注新的音乐元素、新的音乐形态以及新生的音乐人,我在这个位置上有义务去扶持他,现在做音乐的人不多了,很有才华的人如果你不给他们机会就会埋没了。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