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已经分配在中国广播乐团任专职作曲的周龙接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翌年5月,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作曲女研究生,陈怡拿着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周龙在纽约团聚。事业在不经意间,为两个年轻作曲家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1993年,陈怡、周龙双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华音华乐中华情
如果说,谭盾在美国,风风火火扯起了代表中国前沿艺术的一面旗帜;那么陈怡和周龙,则如同中国音乐的使者,点点滴滴兢兢业业,所到之处留下一片华音华乐中华情……
陈怡毕业当年即获得美国作曲家基金会首届“新驻团作曲计划”的资助,受聘为美国妇女爱乐乐团和全美唯一的职业合唱团——钱蒂克利男声合唱团驻团作曲家,聘期三年,陈怡热情地在旧金山这片十几代华人聚集的地区,留下乡音,开垦出中国现代音乐的新地。很多当地华裔学生写信给陈怡:“我们第一次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自豪。”
而在成立于1984年的美国长风中乐团中,周龙一直是音乐指导。回忆“长风”的成长,周龙说:“20年前,美国人对中国音乐了解甚少,因此‘长风’建团之初得不到重视。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长风’推出大量华裔作曲家及美国作曲家创作的现代民乐作品,终于换得美国人对中国音乐的了解与热爱,也因此赢得了美国政府与音乐机构的重视和资金支持。”
三年“驻团作曲家”聘期满后,陈怡被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聘为全职作曲教授;两年后,又转任密苏里州立大学堪萨斯音乐学院终身特级教授,成为近年来国际乐坛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作曲家。2000年,陈怡又获得该年度美国“艾夫斯作曲大奖”。2005年,陈怡入选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终身院士。今天,身为美国作曲家基金会和美国室内乐协会理事、世界妇女音乐协会与哈佛大学弗罗姆音乐基金会顾问的陈怡,作品数量已达三位数,先后获得30余次奖项,出版30多张作品激光唱片。
扎实的作曲技术基础、稳定的美学观与创作观,使周龙在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尽管经历了阵痛与蜕变,但依然在音乐中坚守着中国文化之精髓——《禅》、《大曲》、《唐诗四首》、《箜篌引》、《鼓韵》……这些作品,无不浸润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1991年,周龙被评为“中国音乐名人”;1992年,作品《魂》被选为21世纪音乐经典;以后屡获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作曲家委约奖、美国古根汉基金会奖金、美国文学艺术院利伯森音乐奖、首届国际作曲大师奖、格莱美唱片奖及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
周龙说:“我们来到堪萨斯音乐学院后,积极为亚裔学生争取奖学金,学生一下增加了许多。目前,我们正在申请“斯诺访问教授”学术交流项目,计划每年请一名国内音乐学者来美国进修交流学习。”也许,因为陈怡周龙的努力,堪萨斯城将成为中美音乐人又一聚集地,掀动起新的中国热。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