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谕,从一个初登舞台的懵懂少女,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歌唱事业守望者。从一个小山村走到了最高的音乐学府,她所跋涉的道路已是深深长长、弯弯曲曲。这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女孩,她的家乡延安市子长县马家砭乡任家园则是陕北有名的“道情窝子”,自打懂事起,她的父亲就请民间艺人教她唱民歌。经过不懈的努力,任思谕如愿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这使她的理想更进了一步。现在身为西安财经学院艺术系教师的她曾3次赴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刘嘉林、田生玉等名师。著名作曲家王忠信尤其器重她,认为她以“淳朴真挚的情感,清亮柔美的歌声,抒发出黄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王忠信教她如何超越方法、超越技巧,以自己对家乡、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理解,用心灵去歌唱,这让任思谕大受裨益,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介于原生态与学院派之间的演唱风格。
从15岁步入歌坛,到现在的“小荷初露尖尖角”,任思谕已走过了18年的时间,从最初的美声唱法,到后来的纯粹的民族唱法,再到现在的介于原生态与学院派的演唱风格,她一直在摸索,寻求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为自己准确定位。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听众对你留下印象,让他们觉得你是最棒的。如今任思谕的演唱既朴实自然,又真诚热情,受到了听众的普遍赞誉。2002年,她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次举办了独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也使她得到了“黄土地的百灵鸟”和“陕北民歌一枝花”等称号。随后,在2006年10月,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她出版发行了《陕北情歌》演唱专辑,在她的专辑里,无论是改编的传统民歌,还是新创作品,都透露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厚意。经过她演绎的陕北民歌别致新颖、张弛有度,音乐形象更是具体集中。亮丽甜润的音质和恰到好处的气息控制、润腔处理,体现了她声乐艺术的深厚功力。前不久,她的又一场更具规模的独唱音乐会在西安人民剧院成功举办,音乐会上既有传统陕北民歌,也有改编后的歌曲,以及有一定难度的歌剧选段。可以说,不仅是对她实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一场高难度的挑战。尤其是歌剧《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除了要求歌者有对艺术的感悟、声乐的技巧外,临场经验与生活的阅历也必不可少。她成功驾驭了这一曲目,打动了苛责的专家的心,也让台下观众报以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交谈中,我们感觉到她对陕北民歌的挚爱甚至到了倔强的地步,她提到,如果早上不练歌,坐到公交车上都忍不住要哼上一曲,那样的话就会觉得今天一天都会有好运气。她表示“民歌是一种生活情趣,是一种很简单、很真实的气息,来不得半点浮夸。一首好的作品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理解,声音再有技巧也没有用,一个歌唱家首先应该是用心在唱歌的。”她认为艺术就要把握一个度,歌唱中,感情是多还是少,全凭悟性。所以,她的作品中处处都展现着自己对音乐的独到诠释,也许就是她那朴实,率直的性格才使她的歌中处处飘荡着一个“情”字,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著。
对于今后,她说“我把唱歌是当成终身的事业来看待的,我希望我可以一直唱下去,直到有一天再也唱不动了为止。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她也很清楚想要在当今的社会立足,除了声乐技巧外,还需要在充实综合知识方面加把劲。她决定用更多的时间去充电,以崭新的姿态来面对她所执著追求的民歌事业。
另外,她向我们透露,她很快将回到家乡延安去进行一场汇报演出,以回报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今年下半年,她还将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风格更加古朴,乡土气息更加浓厚,我们期待她的第二张专辑能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并祝福任思谕的陕北民歌能像怒放的山丹丹一样红遍大地。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