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10多年间,《水乡儿女绣春色》几经修改完善。1994年,《水乡儿女绣春色》作为广东省的10个代表作品之一,参加全国的“群星奖”的评选。当时,仅音乐作品就有100多首参加评选,结果陈哲深的作品以浓郁的广东特色、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意境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被省推荐参加全国评选的广东音乐作品,最后拿下大奖。
另外,陈哲深创作的歌曲《走不出这片土地》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农业部、林业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当代农民之歌”征歌活动的创作奖。
保留民歌贡献杰出
除了音乐的创作之外,陈哲深还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高胡演奏家,他从事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1971年,陈哲深结束了3年的干校生活。他面临着人生的重新选择,他本有机会离开文化馆这个“清水衙门”,但他对这个岗位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选择了留下来。20多年来,他深入农村,走街串巷,上门串户,口授笔录,收集记录整理了大批民歌资料。
上世纪60年代,收集民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陈哲深经常下乡演出,对每个乡镇的歌手都比较了解,但是当时因反“封资修”,这些歌手都不敢开口唱。冲蒌镇有一个叫李龙灼70多岁的老人,是冲蒌镇比较知名的乡间民歌手,陈哲深几次前去拜访,老人家就是不开口。陈哲深与他交往几年后,他才开了“金口”。陈哲深通过李龙灼收录了很多民歌。“文革”时期,民歌手更是难开“金口”,陈哲深通过与民歌手做朋友,取得他们信任,边听边记录,保存下大量台山民歌,“不然的话,民歌也会随着人的逝去,永远消失了”。陈哲深对台山民歌的那份至诚的热爱,使得《台山民间歌曲集》诞生了,为台山民间音乐保留了宝贵的财富。
陈哲深已退休多年,但他笔耕不辍。最近,他创作的《游台山国华电厂》获得“曲协杯”音乐创作类金奖。去年,旅加华侨民歌手许康回到家乡台山,录制台山民歌,与几位侨乡曲艺界人士一起制作、摄录VCD形式的台山民歌集锦,留住台山人自己的声音之余寄托思乡之情。陈哲深等几位曲艺人士热情接待了这位朋友,并亲自主持召集台山的知名乐手,录制了《台山民歌专辑》,还了老华侨多年未遂的心愿。
“多少年来,音乐陪伴着我,使我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正视遇到的一切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坎坷历程。音乐,激励着我毫不气馁地在通往艺术殿堂的崎岖道路上努力向前……”陈哲深这样总结音乐在他的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来源:江门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可义)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