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以电影音乐作品成“家”,这回担任《梦回大梦》的音乐总监。长期生活在西安的他,对《梦回大梦》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一部诗乐舞剧如果少了音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华族文化节开幕大戏《梦回大唐》,集诗、乐、舞多种形式,尤以音乐为作品主干,是先有音乐才有舞蹈的,负责这项重要创作工程的人不是别人,乃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
近10年来,赵季平在国际上可说声名大噪,中国新电影配乐,几乎都由他一人包办,代表作有《大阅兵》《黄土地》《红高粱》《老井》《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五个女子和一根绳》《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导演张艺谋说:“赵季平代表了80到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他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现年61岁的赵季平生于甘肃,但在西安长大,曾在西安音乐学院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对音乐的爱好和吸收是属于杂食性的,不自限于中国音乐既有的意识形态,创作起来自由而新意不绝,作品融合了民族内涵与先进的音乐语言。
他以电影音乐作品成“家”,也为电视连续剧如《人间四月天》《大宅门》《乔家大院》配乐,2000年开始,赵季平把更多精力转向舞台,创作的舞剧音乐《大漠孤烟直》《情天恨海圆明园》非常受欢迎,《梦回大唐》推出时,也造成很大轰动。
《梦回大梦》音乐全长一小时多,由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领导一组作曲家用三个月时间进行创作,以交响乐队为主体,加进中国特色乐器如琵琶、笛子、古筝,还包括声乐演唱,气势恢宏。
赵季平说:“创作《梦回大唐》的过程不是音乐的考古,也不是凭空想像,毫无依据。唐代音乐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通过民间戏曲、道教音乐,我们多少可以寻觅盛唐音乐的风韵。加上西安曾是唐代首都,这里很多出土文物、壁画、雕塑,集体反映了当时的音乐情况,包括陕西地区留下的戏曲音乐、宗教音乐,也有唐代音乐的影子。这都提供了创作的依据。”
考虑到《梦回大唐》是给现代观众看的,赵季平强调创作上要有新思维,音响上比较丰富,既有一种中国的古典味道,同时注重音乐的色彩性。他说:“我们是在‘梦回’两个字身上作文章,企图让人在音乐的牵引中,回到当年的盛唐,再做一次大唐梦。”
看过《梦回大唐》的观众,都觉得音乐写得精彩,既诗意,又梦幻。
赵季平表示,地域对创作有无形的影响,他长期生活在西安,从这块厚重而神秘的土地身上吸收了丰富的营养,长期积淀的结果才能写出《梦回大唐》这样的作品。
《梦回大唐》由本报和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办,订于今晚至19日晚上8时在滨海艺术中心剧院上演,19日增演下午3时场,只剩少许门票,购票请电:63485555(SISTIC)。
(来源:联合早报网)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