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动态 > 中国琵琶第一人林石城(一)

中国琵琶第一人林石城(一)

分享到 |
日期:2010-9-15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孟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奠基人,杰出的民族音乐教育家、理论家,著名琵琶演奏家、编曲作曲家,中国琵琶“浦东派”第六代宗师,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琵琶研究会会长林石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6日下午16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林石城先生1922年3月3日生于上海南汇县横沔镇西乡一个中医世家,同时也是精通琵琶演奏的音乐世家。6岁时他开始跟父亲学习演奏琵琶、二胡、三弦、扬琴、京胡、箫等乐器,12岁时已对江南丝竹著名的传统八人曲熟于心、吟于口,能与人合奏《欢乐歌》、《慢三六》等乐曲。1941年,林石城先生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琵琶“浦东派”第五代宗师沈浩初先生收他作惟一的入室弟子,他也成为浦东派第六代正宗嫡派传人,尽得浦东派精华。同时在沈师的鼓励下,先后向“平湖派”吴梦飞先生,“崇明派”樊少云先生,“汪派”汪昱庭先生学习,与杨少彝、孙裕德等先生有着良好的琴谊,博采众长,卓然成家。   40年代,林石城先生已是江南琵琶名手,是“春秋集国乐社”、“上海国乐研究会”、上海第一医学院国乐队等社团的顾问或音乐指导,每周末都在广播

  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奠基人,杰出的民族音乐教育家、理论家,著名琵琶演奏家、编曲作曲家,中国琵琶“浦东派”第六代宗师,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琵琶研究会会长林石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6日下午16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林石城先生1922年3月3日生于上海南汇县横沔镇西乡一个中医世家,同时也是精通琵琶演奏的音乐世家。6岁时他开始跟父亲学习演奏琵琶、二胡、三弦、扬琴、京胡、箫等乐器,12岁时已对江南丝竹著名的传统八人曲熟于心、吟于口,能与人合奏《欢乐歌》、《慢三六》等乐曲。1941年,林石城先生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琵琶“浦东派”第五代宗师沈浩初先生收他作惟一的入室弟子,他也成为浦东派第六代正宗嫡派传人,尽得浦东派精华。同时在沈师的鼓励下,先后向“平湖派”吴梦飞先生,“崇明派”樊少云先生,“汪派”汪昱庭先生学习,与杨少彝、孙裕德等先生有着良好的琴谊,博采众长,卓然成家。

  40年代,林石城先生已是江南琵琶名手,是“春秋集国乐社”、“上海国乐研究会”、上海第一医学院国乐队等社团的顾问或音乐指导,每周末都在广播电台作现场演奏。上海解放初期,他在上海市总工会成立大会上演出了由他创作的《学生操》,一时轰动。1948年,他改编了《婆媳相争》、《秋思》,开始琵琶音乐创作,许多青年学子登门求艺,叶绪然、刘德海、李国魂等人是最早的一批学生。
  当时,林石城先生已是沪上名医,对中医、西医融会贯通,善治许多疑难杂症,尤擅妇科不孕症的治疗。傅雷、刘海粟等社会名流都长年找他看病,他收入颇丰,家道殷实。但林石城先生说,“好大夫千千万万,沈师的传人只有我一个,不能让浦东派从我手上断绝”,早就立下了“弃医从乐”的志向。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他北上任教,他毅然关闭了自家诊所,从此将整个生命和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琵琶,奉献给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

  到中央音乐学院后,林石城先生是当时仅有的4位民乐教师之一,也是惟一的琵琶教师,独自承担起学院大学、中学、附小的全部琵琶教学工作,编制了《工尺谱常识》、《琵琶演奏法》、《琵琶曲谱》等各类教材。为了丰富琵琶教材,他刻苦学习各地民间音乐,并把它们改编成琵琶演奏谱,曾先后收集和编订了《滴水摆莲花》、《渔家乐》、《出水莲》等近百首民间乐曲,是有史以来系统编撰琵琶教学院校教材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在1958年出版的《琵琶演奏法》中,首次从琵琶学视角客观介绍了除无锡、平湖、崇明、浦东四大琵琶流派外的其他8个不为人知的流派,和12个不同风格的琵琶谱,还首次将以汪昱庭传谱为依据的演奏群体定名为“汪派”,沿用至今,是新中国系统总结研究传统琵琶流派体系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整理曲谱,编制新声,统一计谱法,将工尺谱、简谱整理为五线谱,是有史以来用五线谱为琵琶演奏记谱的第一人。他根据西洋音乐编写了适合琵琶演奏的12个调号的技巧与基础练习曲150首,同时试用西方作曲技术编写《彩云追月》、《光明行》等琵琶谱,并创作了《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等现代琵琶曲,是新中国推动琵琶艺术与西洋音乐融会贯通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致力于提高琵琶制作水平,制定统一制作样式和标准,认为民族乐器的制作应该由演奏者和乐器制作者共同完成,并在这方面有精深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制作实践经验,后来撰写了《琵琶制作》(与高占春合作)一书,是全国鉴定琵琶制作技艺的首屈一指的权威。

  1958年,林石城先生根据中央音乐学院的决定开设江南丝竹合奏课,由于他精通琵琶、二胡、三弦、扬琴、京胡、箫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教学得心应手。他编写了十多种江南丝竹乐曲每种乐器的演奏谱,是我国民族器乐合奏专业教学的第一人。

  除叶绪然、刘德海、李国魂外,那时他又培养了邝宇忠、陈泽民、吴俊生、程俊明、潘亚伯、李文英、徐正英、吴葆娟等学生,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琵琶艺术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林石城先生当时为往圣继绝学,中国的琵琶艺术事业将是另外一个局面。

  在50年代末,林石城先生已经规划出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琵琶乃至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蓝图,年富力强的他本该进入事业的全盛期,但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恶化,他的事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生活也历经磨难。1960年,他因所谓历史问题被停职审查,离开了教学岗位。1963年,他举家迁回上海,生活日益困顿。为了维持生活,夫人朱绮华带着3女一子,搬过白菜,卖过白薯,扫过大街,刷过马桶,卖过冰棍,到实在难以为济时,朱绮华还多次卖血。在这样的艰难贫困中,林石城先生从未放弃对民族声乐艺术的追求,在赤贫之中忍着关节炎发作的巨痛,在极低劣的纸张上整理编撰先师沈浩初先生的《养正轩琵琶谱》,历经艰辛促成此书的出版,并将所得稿费全给了沈先生的遗孀。

  “文革”期间,林石城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整理记写了《养正轩琵琶谱》、《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等传统乐曲的演奏谱,进行了他人难以替代的抢救工作。他撰写了《中国曲式》、《琵琶教学法》、《琵琶练习曲》等初稿,编写或移植了《三六》、《青春之舞》、《苏武牧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选曲等。他还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校等院校任教,直到1979年,他回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二胡艺术家舒希 “美丽星期天”开音乐会2014-12-3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