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首直入人心的古琴曲和优雅的抚琴者让人激动不已。而更让扬州人激动的是,那首古曲里有着《广陵散》的手法,那位叫陈雷激的抚琴者竟还是广陵琴派的传人!前天,本报记者连线北京,电话采访了陈雷激先生。
回味8月8日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陈雷激先生至今还兴奋不已。他说:“奥运会之前,陈雷激的名字并不被人熟知,这并不重要,因为知道和了解古琴的人实在太少。我很感激这次机会,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古琴,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
提前躲在大坑里等待演出
8月8日开幕式当晚,2008个演员组成的“千人击缶”倒计时震撼了全世界。之后现场燃放奥运礼花,就在礼花燃放的片刻,古琴独奏家陈雷激借着礼花和月光,火速从演员候场区跑到舞台中央的一个“大坑”里。当观众随着五星红旗升起而沸腾后,一段悠扬的古曲悄然响起,陈雷激已坐在巨型纸卷舞台的古琴桌前。
陈雷激激动地说:“距离我表演还有10多分钟,我就跑到了舞台中央琴位后面的一个大坑里,那是一个差不多两米宽的大坑,是为安装开关而设置的工具通道。因为上台时间较紧,所以上台前我就一直躲在这个坑里。”陈雷激说,一起躲在坑里的还有几名工作人员,是负责把他和琴抬到近3米高的舞台上的。
在纸卷轴出现的那一刹那,观众无不啧啧称奇,而将这幅古朴纸卷轴所蕴含的素雅之意发挥到极致的是另外一件道具——古琴“太古遗音”,那厚重的弦音直入灵魂,也打开了一幅流淌着文明的画卷。
古琴音乐融合了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的思想。这正是开幕式创意团队选择用这样的道具、这样的音乐开场的原因。
千年古琴配合纸卷轴拉开开幕式的帷幕,为整场演出奠定了基调,那就是中国美学所倡导的“写意”。在中国水墨画黑白色调的古雅中,这种最朴素的形象和音乐恰恰蕴含着最丰富的人文内涵——儒家思想、和谐理念,能让观众于简单的形象和质朴的声音中体味到一种诉说的冲动,一种融入中国古老文明的冲动。
“太古遗音”响彻全世界
陈雷激说,开幕式将这段文艺表演的主题定为“太古遗音”,是想借千年古琴和巨型纸卷的融合来为整场演出奠定“写意”的基调。
陈雷激说,“太古遗音”是一张从唐代流传至今的古琴。这张琴为唐初贞观年间制造,被济南古琴家詹澄秋先生在解放前得到。据悉,解放前,为躲避一个嗜好古琴的权贵的勒索,詹先生曾携此琴去历城县南山一个村庄寄居。后来“太古遗音”由詹澄秋先生的后人出让给中央音乐学院。本来,奥运会开幕式计划用真正的“太古遗音”进行演奏,但由于古琴已经不起风吹日晒,所以导演组决定仿制一张。
陈雷激在开幕式上所弹奏的曲子是开幕式的音乐总监陈其钢历时1年多时间编排的。陈雷激说,“太古遗音”想表达的主题必须和画卷以及画卷上的舞蹈演员融为一体,不仅要求旋律上吻合,而且长短和节奏上也必须一致。开幕式上这个最终版本4分20秒的曲子有点“神来之笔”的味道,因为之前录过很多个版本,也试了无数次,但都不合适,而最终的版本却意外被肯定。
排练时间很紧张,每次小组导演都会说不好,所以需要不断地修改,一年时间内大的修改多达19次;有时甚至会全盘否定,要求重做。最后的定曲应该是第20次的大修改。导演组要求这个曲子必须在第多少分多少秒达到某种旋律和气氛,这确实比较难。
陈先生说:“那曲‘太古遗音’是新作的,至今也没有什么正式的名字,也许就叫《2008》吧!音乐中融入了流水、滚石的声音,在最后使用了《广陵散》的手法。”
当时,场内回荡起空灵、飘逸的古琴曲,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踞坐于一幅硕大的扇面上、身着宽袍大袖的古琴演奏家。这悠远的“太古遗音”,仿佛在为场中那幅青绿山水、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伴奏,图中千山万壑、浩渺烟波、竹篱茅舍、渔村野渡、绿柳红花,也都曲曲折折婉婉转转地应和着,并向着今天,在巨大的“鸟巢”之中,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寻觅着四海知音。
与我市著名琴人是师兄弟
陈雷激1967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他是我国当代琴坛上的一位新秀,是青年古琴演奏家中的佼佼者。
他9岁开始学习古琴,入室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广陵琴家龚一先生,成为龚一的开门弟子;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又升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专攻古琴直至毕业;现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民族乐团”的首席指挥。
我市著名大音琴堂琴人张峰和陈雷激是师兄弟,在评价师兄时,张峰认为:他得到龚师之真传,开我国古琴教育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科班生”之先河;在龚师严授下,他在古琴演奏上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他的演奏出音刚劲,徽分精到,音准从不含糊游离;表现上追求拙朴纯真,屏弃矫揉造作,重功力而轻外表,听来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惬意,意味无穷。
在琴学天地的遨游中,陈雷激还经常受到已故琴家泰斗、广陵琴派泰斗张子谦的指点。上海音乐学院古琴教授林友仁先生亦对其有过很好的影响。
陈雷激于1989年录制专辑《七弦一绝》,曾多次在欧洲举办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并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尝试演奏古琴协奏曲。2003年,他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指挥学硕士。
谈起钟爱的古琴,陈雷激认为古琴不会灭绝,但是古琴音乐会流失。(记者 姜涛)
新闻链接:太古遗音琴
唐代制造,长122cm、额宽22cm、尾宽14cm,收藏于中央音乐学院。原黑漆,大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曾由已故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注:与其他古老弦乐器一样,这张琴的弦是后人绑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