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珠海和澳门的系列音乐会上,除了演奏王惠然的琵琶经典名曲《彝族舞曲》(荣获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国际大奖)、柳琴经典名曲《春到沂河》(柳琴代表作、大赛规定曲目)、《塔吉克舞曲》(第二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作品一等奖)外,还演奏了由王惠然重新编配的唐代古曲《秦王破阵乐》(香港中乐团委约作品)。音乐会上只见王惠然指挥棒一挥,一时锣鼓振天,势如“声闻百里,动荡山谷”。此时身穿唐装的王惠然如气宇轩昂的将军,手到处声卷巨雷,转臂间凯歌高奏,乐曲气势磅礡,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另外还有新作品中阮独奏曲《大漠魂》(世界首演),中阮突破传统的技法,融入新颖的现代创意,应用“左手拍弦”、“轻弹马下”等新技术,令人领略到中阮演奏艺术的新境界,描绘出大漠荒凉、苍劲的音乐意境。新作品二胡协奏曲《黄河魂故土情》(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作品二等奖,珠海市首届文学艺术“渔女奖”)是一部倾注着作曲家激情的作品,充分发挥二胡擅长歌唱性的特点。激情处,胡琴旋律如滔滔黄河水,倾诉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往事。缠绵时,如深情讴歌,倾诉出对祖国母亲河的无比赞美与热爱。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台北市立国乐团委约作品),乐曲技巧难度高,意境深邃,伴以十几种打击乐器的衬托,演奏出有古朴韵味,又具现代交响性的艺术效果,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分量的柳琴协奏曲。柳琴、琵琶双协奏曲《嵩山印象》(新加坡华乐团委约作品),柳琴、琵琶演奏如影随形,堪称珠联璧合,充分表现出少林功夫的英雄气概。这乐曲首创的新艺术形式,为民族乐器的组合创造了新模式。
王惠然驰骋于中国乐坛半世纪,集演奏、乐改、作曲、指挥于一身,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民族音乐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半个世纪以来,王惠然的艺迹遍布我国五湖四海,亦曾赴蒙古国、斯里兰卡、智利、古巴、前苏联、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演出与教学。王惠然曾指挥过济南军区前卫民族乐团,三军联合乐团,广东、浙江民族乐团,山东、珠影交响乐团,珠海女子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高雄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等乐团。他创作的乐曲为何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历演不衰的经典名曲呢?王惠然对笔者表示:“中国音乐是优美的旋律性音乐,旋律则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手段。要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就必须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属于世界’的道理,立足于民族音乐的丰厚基础上,发扬其精华,吸取世界音乐文化的长处,将中西结合并贵在创新,使作品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这正符合了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中所说的 “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的精神。
王惠然从艺五十周年系列音乐会凝聚了其作品的精华,浓缩了其广阔的艺术境界。驰骋乐坛半世纪,他为民族音乐贡献良多。但年届七十的王惠然宝刀未老,他仍孜孜不息,坚持创作,肩负着责任感、使命感,立志为振兴中华文化,把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而努力。但愿这从艺五十周年是王惠然光辉艺途的新起点,祝其再焕发新的艺术青春,为中国音乐添色增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宏君 澳门宏韵梵乐会会长)
(来源:拙风文化网)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