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花1972年考入大连艺术学校后,从而使得柳琴专业的教学更加专业化。1982年,周长花在参加全国民族器乐比赛(北方片)中技压群芳,获得各项参赛乐器的第一名,开创出柳琴在民族乐器比赛中获得大奖之辉煌事例。
1978年,沈阳音乐学院首次建立阮专业,其门生孙伟成为全国首次招收的三名阮专业学生之一(另两位系中国音乐学院招收),开创了高等音乐院校设立阮专业之先河。自1980年魏蔚考入中国音乐学院、1981年刘波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之后,这个专业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由此以后,辽宁的阮、柳琴人才便逐渐地走向全国各地,并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屡获奖。如:1982年,王健获文化部“全国民乐比赛”(少年组)金牌;1988年,林晓彦在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得重奏一等奖、中阮独奏三等奖:1995年,在由文化部批复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承办的“通利杯•国际华夏乐器独奏比赛”中,阮演奏家刘波、魏蔚分别荣获阮(专业组)第一名、第二名;林晓彦、袁博分别获得自选曲目演奏优秀奖;1999年,张清玫获“全军汇演”演奏金奖;2002年,在由文化部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承办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大赛”中,任慕华获阮专业(少年业余组)金奖、臧小鹏获阮专业(少年专业组)第一名;沈阳音乐学院学生白玉获阮专业(青年专业组)银奖。这是建国以来由文化部主办的层次最高的一次民乐大赛等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林先生的辛勤耕耘与心血,对于学生,胜于儿女,犹如慈父般的关心与培育:一招一式、每一练习、每一作品,都包含着他那仁慈的关爱与严格的训练……林先生教学有方,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正是由于这些成就的取得,才使得辽宁在全国同类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辽宁的阮/柳琴的专业教学的质量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使得全国很多的阮/柳琴的教师与演奏家,如:华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宁勇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徐阳:新加坡阮族乐团主席丁晓燕;台湾演奏家于惠兰、香港演艺学院方家宝、林玲玲等,纷至辽宁,师从林吉良先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同时也使得辽宁在阮/柳琴教学与演奏方面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效力的不断生成,已经辐射到海内外众多的地区与专业学校。
从一件乐器的发掘到独奏乐曲的出现、从乐曲数量的不断增加到系统教材的问世,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在其中也将融入极大的心血。
翻开《中国民族器乐曲主题辞典入其中的阮作品目录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出自于林先生之手,这在中国器乐作品中是罕见的,这里融入了几十年的心血与汗水,在其《林吉良阮拨弹法》与《林吉良阮曲集》中可以看出,其中所有的演奏理论与方法以及练习曲都属于林先生个人所为,这在乐器演奏教材中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可见其浩大的工程与融入的心血……无疑这里融入了林先生在勇于探索、锐意开拓的征途中阶段性的总结与展示,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是目前多见阮专业演奏书籍中唯一的全部以自己创编作品的专著,实为阮专业珍贵之书籍。
在国内外民族乐器比赛与全国民族乐器(业余)考级的指定作品中,林吉良先生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含量,在开创与发展阮专业的征途中,林吉良先生为不断丰富、发展阮的演奏事业与专业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是在林先生的努力下,使得辽宁在阮/柳琴专业的普及与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并将逐渐构成更加有益的发展趋势。在全省形成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专业教育和专门方向研究的立体化结构体系。
在这种良好发展的态势中,林先生正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专业发展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在做进一步的探索。这些都将成为阮、柳琴事业发展的深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来源:拙风文化网)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