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档案
主角:王惠然
年龄:72岁
职业: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
籍贯:浙江镇海
喜事:2月16日,爱徒在国际比赛获金奖,自己筹办的全国首届柳琴大赛也有可能于今年7月在珠海举行!
感言
“以前珠海很多市民根本不认识柳琴这种乐器,但这次两个孩子获奖,让我觉得非常开心和欣慰,因为这也是珠海本土的柳琴选手第一次获得如此高的奖项,我相信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人了解柳琴,喜爱柳琴。”
相对于琵琶的两千多年历史,柳琴是个小弟,它其实是在50年前由民族音乐家王惠然根据传统的“土琵琶”改造而成,国际音乐界称他为“柳琴之父”。尽管已经年过七旬,王老仍然在艺术道路上不停奔波,如今他正在筹办7月有望在珠海举办的全国首届柳琴大赛。2月16日两位年仅12岁的爱徒范俏佳和陈璐代表珠海在第二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大赛中勇夺民乐儿童组金奖,让王老在忙碌的同时倍感欣慰。
爱徒获奖引来“粉丝”
王老告诉记者,他一生中有两首曲子最值得骄傲,一首琵琶曲《彝族舞曲》,另一首就是柳琴曲《春到沂河》。“两个徒弟的参赛曲目就是《春到沂河》。”范俏佳的妈妈彭女士告诉记者,5年前学校搞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一个女生表演柳琴独奏节目,一下子把她和陈璐妈妈打动了。“我们觉得非常好听,后来打听到她原来是跟王老学的,就慕名带着女儿拜师。”彭女士说,如今两个女孩已经跟着王老学了5年。
王老还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次也是珠海本土的柳琴选手首次走出家门获大奖,“我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太激动了,要知道十年前很多珠海人连柳琴是什么都不知道。”王老说,两个孩子获奖后又有不少小学生慕名前来要求学柳琴,所以他跟九洲小学联合在该校成立了一个民族弹拨乐团,专门教小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目前光柳琴学员已经有13个了。”
名柳琴前身是“土琵琶”
王老说:“我曾去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看到柳琴,都以为是吉他。让我哭笑不得。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我就更有责任在这里普及民乐,让大家都能了解我们国家的国粹。”
相对于琵琶的两千多年历史,柳琴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小弟,它其实是在50年前由王惠然根据传统的“土琵琶”改造而成,因此现在国际上也把王惠然称为“柳琴之父”。“我以前是学琵琶的,偶然在山东看了一场柳琴戏,于是对‘土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老解释说,无论是弦月、吹奏乐,都有高中低不同的声部,这样在演奏时能够相互结合,表现力也更有立体感,然而弹拨乐却只有中低声部,没有高声部,“我发现柳琴有弹出高音的潜力。于是花几块钱在当地买了把民间柳琴,并找到徐州乐器厂的师傅一起进行研制,从最初的二弦扩展到三弦以至四弦,音域由原来的1.5组八度,扩展到4组八度,音色也变明亮了,柳琴成为转调自如、颗粒性强的高音弹拨乐器。”1988年,王惠然因此获得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希望珠海承办全国柳琴赛
从1996年应市文化局邀请来珠海创建珠海女子中乐团至今,王惠然已经在珠海定居了12个年头。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珠海。
王老还向记者透露,目前自己正在准备全国柳琴大赛,“这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也是柳琴发展50年来首次举办国际性的专业比赛”,王老踌躇满志,“如果大赛真的能够在珠海举办,那么无论是对柳琴艺术的发展,还是对提高珠海的知名度,都有很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