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动态 > 高山流水古琴情——记古琴演奏家丁承运教授

高山流水古琴情——记古琴演奏家丁承运教授

分享到 |
日期:2010-9-16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年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丁承运,1964入湖北艺术学院民族器乐系学习,1972年执教于河南大学,1998年任河南大学音乐艺术研究所所长,为开封市政协九届常委、河南省八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九届人大常委。   听说家乡媒体要采访他,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于百忙之中,欣然接受了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他说,尽管离开家乡已那么多年了,开封始终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怀。   清泉石上流   丁承运,号夷门居士,原籍河南邓州,1944年3月出生于河南开封。自幼热爱中国文化与艺术,从13岁起,先后师从靳志、武慕姚、蔡德全等先生学习诗文、书画。还跟鲁文渠、范景义等前辈学练少林、太极功夫。正所谓弹琴功夫在琴外,获益匪浅。在开封打下的文化功底对他以后的审美取向和在艺术上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所学的中国功夫对他后来弹琴所独具的如棉裹铁的发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说起学琴,丁承运始启蒙于二姐丁伯苓,后来二姐又把他介绍给了她的老师——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的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他就常常利用假期到沈阳跟顾老学琴,在顾老的教诲下,使他逐步步入了古琴艺术殿堂。   后来,丁承运到武汉读书,音讯遂稀。直至1978年,丁承运到顾老的

  丁承运,1964入湖北艺术学院民族器乐系学习,1972年执教于河南大学,1998年任河南大学音乐艺术研究所所长,为开封市政协九届常委、河南省八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九届人大常委。

  听说家乡媒体要采访他,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于百忙之中,欣然接受了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他说,尽管离开家乡已那么多年了,开封始终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怀。

  清泉石上流

  丁承运,号夷门居士,原籍河南邓州,1944年3月出生于河南开封。自幼热爱中国文化与艺术,从13岁起,先后师从靳志、武慕姚、蔡德全等先生学习诗文、书画。还跟鲁文渠、范景义等前辈学练少林、太极功夫。正所谓弹琴功夫在琴外,获益匪浅。在开封打下的文化功底对他以后的审美取向和在艺术上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所学的中国功夫对他后来弹琴所独具的如棉裹铁的发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说起学琴,丁承运始启蒙于二姐丁伯苓,后来二姐又把他介绍给了她的老师——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的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他就常常利用假期到沈阳跟顾老学琴,在顾老的教诲下,使他逐步步入了古琴艺术殿堂。

  后来,丁承运到武汉读书,音讯遂稀。直至1978年,丁承运到顾老的湖南老家去看望他。这次,顾老把着丁承运的手把“百瓶斋”本《流水》的弹法教给了他,并嘱咐他早日把《广陵散》等曲理出来。几天中,丁承运不停地请教,话题由弹琴、打谱、琴人、琴史到造琴,顾老有问必答,终日无倦容。

  直到1985年,顾老自沈阳音乐学院到扬州出席全国第三次打谱会时才又见到他。丁承运把手斫的列子式琴拿给他看,并把打谱的《石上流泉》弹给他听。这时丁承运的琴艺已经是十分精到了,顾老十分高兴,没承想这一面竟成了永诀。

  潇湘水云起

  1972年丁承运任教于河南大学艺术系。当时,河南大学常有接待外宾的任务。一次偶然的机会,日本芭蕾舞艺术家松山树子来访,丁承运用古筝弹了从古琴移植的《平沙落雁》。松山树子非常赞赏,她说:“我闭着眼睛听了你的演奏,不像是一张琴在弹,而像有十张琴在弹奏一样。”这次活动在当时的外事活动中影响很大,也使他有机会经常为外宾演奏,他以此为契机开始在公开场合演奏古琴。

  接下来的几年间,他利用假期,背着他自制的变体伏羲式大琴,到上海向广陵派艺术大师张子谦先生求教。张老看他对古琴艺术这么执著,不顾年事已高,倾囊相授。除了张老擅弹的广陵派名曲《梅花三弄》、《龙翔操》等曲外,还特别学了郭楚望的名曲《潇湘水云》。丁承运用了5天学下了这首大曲。离开上海时,在姚炳炎先生家雅集,他又弹了这首《潇湘水云》向大家汇报,颇得上海老一辈琴家赞赏。

  琴瑟传佳话

  后来,经过了多年的磨练,在操缦生涯中,丁承运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深究与理解,逐渐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风格。出音沉雄苍古,如棉裹铁;运指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琴风雅正蕴藉,气象高远;处理琴曲不事小巧,一派天机而时出新意。在当今举世崇尚表现、技巧的风气中,他弹琴的格调更显得朴厚大雅,与众不同,浸透着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显示着创造性继承的魅力与智慧。在恪守传统的同时,他也并非固步自封,而一直是精钻求之,不断赋予古谱以新的理解与诠释,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就是他常说的以古琴凸现中国文化的精神。

  《诗经》有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可谓自古瑟不离琴,琴不离瑟。但自唐末以后,古瑟成为宫廷摆设,“琴瑟和鸣”便失传了。2000年,丁承运根据多座古墓出土的古瑟,成功将失传已近千年的古瑟复原。他的妻子傅丽娜也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音乐教育,夫唱妇随,主动承担了弹瑟的任务,二人经常研究切磋。丁承运教授的古瑟复制及其弹法的发掘,加上其夫人对古瑟细腻的演绎,使“琴瑟友之”成为可能,二人的合奏也成了真正的“琴瑟和鸣”,一时在琴界传为佳话。夫妻二人曾多次在美国、台湾省、中国香港等地举办琴瑟音乐会,每次总能刮起一阵“琴学飓风”。

  浓浓故乡情

  丁承运说他家在开封已是三代人了:自祖父到开封开办针织传习所,父亲丁轸宇系河南大学毕业,赴英国留学回国后,任河南大学教授。丁承运是在开封读完中学,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河南大学任教30年。他成长于开封,在开封度过了他的前半生。他的妻子傅丽娜也是开封人,曾是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的副教授,2001年调入武汉音乐学院,所以他们对开封有着极深的感情。他著文常自称夷门琴士或夷门居士,就是念念不忘自己是开封人。他说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开封一次,看看不断变化着的故乡的面貌,看望培育关怀过自己的师友乡亲。(张东伟)

相关内容

  • 二胡艺术家舒希 “美丽星期天”开音乐会2014-12-3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