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愧于人生
王震亚
石夫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曲家。涉猎创作体裁、题材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服。他的作品总是得之于心就应之于手,流畅自如独具风格,在当代作曲界自成一家。
石夫的作品常是自己有感而发,因而可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听他的音诗《墨韵——大序》,自然感受到书法点划交错、疏密有致,笔走龙蛇的气韵。说明他内心深处强烈悟到书法的魅力,驱使他投入了用音乐表现此种感悟的创作。《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和交响诗《帕米尔之歌》中凝聚着他长期生活在新疆,对新疆风土人情的向往,以及对风格独特的新疆音乐的热爱。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引领听众进入一种独特的充满新疆特色的氛围。单乐章的第二交响乐《思》是他跌宕起伏的生活自述,奋进,追求,顺逆交错,自然会引领听众和他共起伏。他的音乐常是易解而感人的。
石夫写作技法的运用总是随心而动。在《第四交响乐》的解说中宣称各乐章的“音乐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材料的承继性”,只遵循“音乐的基础要素”,让音乐随着自己的情思“在广阔的天空游荡”。这是一种洒脱不羁的创作境界。作曲家已经不为技法所累,自如地铺陈自己的乐思。这种创作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这是一个作曲家经历了长期积累,在创作上达到纯熟境界的标识。这时他似乎可以信手拈来就自成篇章。这样的作品听起来明快易解,演奏起来顺畅无碍,音乐会上指挥家显得顺手,演奏家则可自如发挥。
这样率真的作曲家的创作,竟会受到严酷的制约。十年动乱以后,我与石夫初次见面相互询问的时候,他说就是写《沂蒙颂》这个戏长期反复折腾,使他的头发花白了。条条框框,清规戒律,限制了他乐思自由发挥,对作品种种无端的挑剔,使他无所适从,这是对作曲家残酷的折磨。而现在正值盛世,长期以来对艺术创作的种种禁锢已被解除。一时创作上诸家杂陈,各种流派竞相发展。正是创作已入化境的石夫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智、向更高境界攀登的时期,他却溘然长逝,实在令人痛心!
石夫的一生过得充实。在半个多世纪中,他不断开拓自己创作与学术活动的领域,取得异常丰硕的成果。他不知接受过多少重大的创作任务,参加过多少国内外重要的音乐活动,是我国当代有多方面贡献的音乐家。他无愧于人生。
石夫,我的挚友
杜鸣心
石夫同志于11月29日突然逝世,噩耗传来,让人难以置信。仅在11月24日晚,我们还在北京音乐厅欣赏了他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并于次日下午大家又齐聚在东方宾馆召开他的作品研讨会。会后一起聚餐,音乐界的同仁都先后向石夫敬酒,祝贺他的作品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谁也不会料到,这竟是石夫与朋友们最后的欢聚!石夫走得太仓促了,我们还未来得及道别啊!
石夫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多产作曲家。他的作品涉猎各种音乐形式,有交响乐、歌剧、各类器乐作品和大量的声乐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新疆,对当地各民族音乐有深入研究。他创作了不少有关新疆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木卡姆交响组曲、交响诗《帕米尔之歌》和大家熟悉的歌剧《阿依古丽》等等。他的很多作品作为经典,常在国内外音乐会中演出,获得广泛赞誉。他是我国有影响的作曲家,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突然失去了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是我国音乐界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我个人来说,我痛失一位挚友!他虽在中央音乐学院我的作曲班学习过,但是他作品中的闪光点令我惊讶,他的才华令我钦佩。我们在学院里给他打下了业务的基础,一旦他走出校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就充分展示出他无穷的潜力,作出了辉煌的成绩,实在令人赞叹!他走得太匆忙了,他还有丰富的创作计划未能完成,让我们异常惋惜!
石夫,我的挚友,你安息吧!你的音乐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未能实现的专访让我们遗憾
本报记者 宁 静 实习记者 丁 薇
11月24日晚,石夫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音乐界人士、音乐爱好者闻讯赶来。音乐会开始前,79岁的老作曲家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地在音乐厅进门的大厅里热情地接待前来聆听音乐会的老友新朋。当晚,由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了石夫的《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音诗《墨韵——大序》、《第四交响乐》、第二交响乐《思》、交响诗《帕米尔之歌》等作品。这些作品虽只是石夫创作的极少的一部分,但也让人看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风格。
作为一位著名作曲家,石夫成就斐然。他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49年从湖南华中高级艺术学院毕业后,1950年参军,开始了他在新疆军区长达7年的部队文艺工作。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丰厚,给了石夫充足的滋养。他踏遍天山南北采集了三千多首民歌,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好歌,《娃哈哈》、《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举杯祝贺》、《阿瓦里古丽》等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歌曲传唱久远。进入60年代,石夫相继在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担任作曲,半个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经历如何曲折,石夫音乐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歇。1964年到1965年他创作了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依古丽》。粉碎“四人帮”后,石夫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高潮。他先后创作了歌剧《热土》、《古兰丹姆》、《阿美姑娘》。其中《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戏剧节音乐奖。他还为民族舞剧《海燕》、《文成公主》、《幽魂梦》、《南越王》等谱写了音乐,其中《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文艺二等奖及“20世纪经典提名奖”,《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写有交响乐作品《帕米尔之歌》交响诗、《芭蕾交响乐》、交响叙事曲《舞神的离去》组曲等15部。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他还不断扩大创作视角,谱写有《我在罗马》和《畅想西班牙》等优秀吉他作品,并于2004年担任吉他学会会长。石夫创作成果之丰、涉及领域之广令人赞叹。著名作曲家朱践耳为他音乐会的题词“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是对他艺术人生的最好概括。
11月25日,石夫作品研讨会召开,音乐界人士齐聚一堂,大家追忆往事,并为他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石夫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为人朴实谦虚的品格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老友们都说,“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早就该举办音乐会了,这可是一场迟到的音乐盛宴啊。”然而,当大家还沉浸在石夫交响音乐会成功举办的喜悦之中时,11月29日,却传来石夫溘然长逝的噩耗,他的作品音乐会和研讨会成了他最后的谢幕。
石夫之前曾亲自给记者来电,告知音乐会即将举办。记者当即向他表示祝贺,并约好在音乐会举办后对他进行一次专访。不料他竟匆匆离去,给我们留下永远的遗憾。但我们深信,石夫是幸福的,他笔下的动人旋律将永远在人们心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