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大马路的宋女士只要看到背着小提琴的孩子,总忍不住凑上去询问孩子的学琴情况。即使被其他家长误认为是骗子,她也改不掉自己的这个毛病。原来,她的女儿也学过十年小提琴,然而频频走弯路的痛苦,让她深深了解了学琴的艰辛和不易。她不能看着别的孩子误入歧途,因此见一个问一个,然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
宋女士的急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小提琴是最难演奏的乐器之一,教师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技术进程,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积累演奏中必要的音乐语言。然而,有一部分特长班热衷于用考级书代替小提琴教材,而且以自己擅教考级而在社会上进行“推销”,许诺在几年里让学生考出八级、十级等,却忽视了基本功的学习。这一状况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浪潮,已经愈演愈烈。专家表示,这一选择为将来习琴者的继续学习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严重破坏了小提琴教学的健康发展。
学了半年竟然都是错的
宋女士的女儿从小学2年级便开始学小提琴。然而,由于宋女士不懂音乐,结果找了一个连五线谱都不教的小提琴培训班。直到遇到一位真正的专业老师后,母女俩才发现,学了半年原来都是错的。
宋女士自称是“乐盲”,然而出于对这种高雅艺术的向往,宋女士为女儿选了小提琴。她知道自己不懂音乐,所以提前请教了不少人,最终选择了多人推荐的一家培训机构。每个周周末,宋女士骑自行车送女儿去上课,结果发现女儿的乐谱不是想象中的五线谱,只是简谱;一群孩子拉琴的姿势各不相同,老师并不纠正。宋女士感到有些疑惑,这样的教学对吗?但是三天后,女儿就会拉曲子了,虽然不是很婉转,但是能听出来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首曲子。宋女士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心想能拉出曲子应该错不了,一定是自己多虑了。
就这样,宋女士和女儿风雨无阻地每周去学琴。直到半年后的一天,她听到楼上有人拉的小提琴更动听,循着琴声,找到了另一个学小提琴的房间。虽然是外行,宋女士也看出了这里比女儿所在的班更专业,因为老师在一对一教孩子,乐谱也是五线谱,孩子拉琴的姿势也跟电视上的一样。考虑再三,虽然这里价钱更贵,但是宋女士还是把女儿转了过来。
然而第一天跟着新老师上课时,宋女士和女儿都崩溃了。“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之前那个班是为了学生考级而教课,并不注重孩子的基本功。女儿搭琴的姿势错误,夹琴的姿势也不对。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孩子拉的曲子完全没有音准。学了大半年,学来的东西全是错的。”想起这些,宋女士一肚子的愤懑,却只能让孩子从看五线谱到学夹琴、搭琴重头再来。然而改正的过程更加痛苦,孩子完全失去了信心,最终只能放弃。
现在回想起来,宋女士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就因为我不懂小提琴,所以没法了解怎么学习才是专业,结果误导了孩子。”宋女士说。
过了五级竟然不识谱
开发区张女士的女儿也是小提琴学习者。虽然她现在已经考过了五级,但是给她一个陌生的五线谱,她却拉不出来。“不仅是我的孩子如此,很多孩子都这样。”采访中,张女士的话让记者非常惊讶。
张女士说,小提琴基本功练起来非常耗费时间,她后来听北京的专业老师讲,首先要练姿势,如夹琴和持弓,要让手能够上下自如翻动才行;然后练单音、双音,差不多半年才能进入曲目练习。而烟台的一些培训班,上课没几天就开始拉曲子,因为考生考级时,可按规定曲目内容自选,例如四级只考中外乐曲各一首,考生和教师可在所规定的乐曲中任选其一,因此只要练好几首曲子就能过级。培训班为了过级率,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曲目培训上。选几首曲子让学生成年累月反复练习。所以,很多考生过级了,但是他们往往只熟悉那几首曲子,遇到别的乐谱就抓瞎了。张女士的女儿就是如此。
还有一点,张女士想提醒其他家长,那就是学小提琴千万别上大课,那样会毁了孩子的耳朵。因为拉小提琴,音准很重要,而上大课时十几个孩子一起拉琴,老师根本听不清谁拉错了,无法及时纠正;孩子自己也听不清自己演奏出来的音符,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对音准的感觉。所以最好是找一对一教学。
为考级而学琴是自残
针对几位家长的困惑,记者找到了烟台大学音乐系小提琴老师周甜甜。这位曾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留学的老师也感到,眼下一些社会机构教授小提琴的方法并不正确。周老师提醒家长,学习提琴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者能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艺,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以及运用合适的技术演奏出动人心弦的音乐。单纯为了考级而学习的“拔苗助长”方法,只会断送学习者的前程。
周老师说,她曾遇到不少孩子,小提琴过了十级,但除了看谱,其他方面都不能算合格,只能从基本功重新学起。她了解后才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为了所谓的超前,为了互相攀比,把他们自认为不重要的小提琴教学内容加以省略、简化和浓缩。考级中需要的技术就教,不需要的就跳过去。本来学习对小提琴声音的感觉,需要孩子不断听、不断练,但有的老师为了让孩子尽快找到音点,直接在琴弦上贴胶带,让孩子按点,这样就毁了孩子的音乐敏感,而且换琴后往往找不到调。
而家长在“急功近利”方面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家长为孩子考虑学习何种乐器时,各种考级的议论包围了他们。于是,在旁人的指导下,未来孩子的考级蓝图已勾画出炉:第一年考一级,第二年三级,第三年五级……小学毕业最低指标是八级,初中阶段完成九级、十级,结束小提琴的学习任务,然后等着“摘果子”。周老师认为,这样的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提琴学习需要一个宽松、健康的教学环境,淡化考级的作用,才能真正掌握一门特长,从中感受到快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