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1997年6月摄于上音图书电教大楼一楼大厅
“无锡确实出人才。不说别的,仅就音乐方面而言,就有表演家、作曲家、理论家、指挥家,门类很全。而从人才培养来讲,也是有层次的,从老一辈有序延续下来。”这是前来参加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开馆仪式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导、党委委员钱亦平发自肺腑之言。他的父亲钱仁康是无锡籍音乐学家、作曲家,钱亦平9月28日透露,96岁的父亲今年刚出了一部音乐专著。
音乐“活字典”
“我父亲是理论家,出了20多部理论专著,大量的音乐普及读物,业内人士都知道他的分量。”从教60多年,钱老几乎教过音乐理论的各种课程,育人无数,荣誉满身:他是文化部确认的第一个音乐博士生导师;他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成为音乐理论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早在1955年,钱老就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写了《音乐欣赏常识》。文革后,又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写了《音乐欣赏(上下)》,全国24个省市电台都予以转播,很多人就是听了他的音乐赏析讲话后步入音乐之门的。钱老撰写的《学堂乐歌考源》,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具书,“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向他咨询有关老歌的来历,人称‘活字典’”。
文艺多面手
钱亦平在回忆钱老的艺术道路时,还向记者讲起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钱亦平说,大家都知道钱仁康是理论家,其实早在1941年钱老就与蔡冰白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歌剧《大地之歌》,并在卡尔登剧院(今兰心剧院)演出,男主角是著名话剧演员乔奇。早在19岁时,钱老便给林语堂编的《论语》杂志投稿,清新的幽默小品文得到林语堂的赏识,林语堂特别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钱老还是一位媒体人。上世纪三十年代,钱老曾在《无锡晚报》当了几年的编辑,发表了很多文章。
老干生新枝
今年96岁的钱仁康,在今春又出版了新著《世界国歌博览新编》,一举成为上海世博会的重点图书之一。钱亦平说,父亲是对世界各国国歌研究最全面的学者,“158个国家的国歌,不同语种的歌词要翻译成中文,而且是按照音韵来译,父亲还把每首国歌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其中的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有些国家的政权更迭交替,国歌也相应变化,90多岁的老人尽管躺在床上,但仍关注着世界动态,让家人随时核实更新资料,终于在世博期间出版了最新著作《世界国歌博览新编》。去年,钱老的两部书还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奖。(林洁洁)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