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爱乐:迟到七年的音乐会
录入时间:2008-11-17 来 源:同程网 [音乐考级]
7年前,曾听说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要来上海演出,主办方甚至已经制作了海报。然而最终未能成行,让我等乐迷空欢喜一场。今年深秋,这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交响乐团终于将光临上海大剧院,于我等也是一场煎熬。
应该承认,圣彼得堡爱乐虽然如雷贯耳,令人心仪,但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多地还停留在唱片和穆拉文斯基时代。它的前身是1772年创立的圣彼得堡音乐协会,十月革命后由宫廷乐队改为苏联第一支国立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乐团(苏联解体后改用现名)。
欧洲音乐史上的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克拉拉·舒曼、安东·鲁宾斯坦、科达伊、库塞维茨基、斯托科夫斯基、高克等都与该团合作过;俄罗斯伟大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科萨柯夫、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的许多重要作品也由该团首演。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包括肖斯塔科维奇6部交响乐的首演。 然而,对这个乐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从1938年起掌权达50年之久的指挥泰斗穆拉文斯基。穆拉文斯基艺术造诣精深,为人沉默寡言,说一不二。他的晚年身体不佳,据说乐团为了防止意外,曾悄悄物色一名接班人。穆拉文斯基知道后大发雷霆:“就算他们必须用担架才能把我抬出去,我还是要指挥这个乐团。” 就是这位威严冷峻的指挥大师,领导着乐团始终挺立在世界一流乐团之列。上世纪50到70年代,穆拉文斯基多次率团出国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无不轰动,让心高气傲的西欧音乐界心悦诚服。
1988年穆拉文斯基去世后,由特米尔卡诺夫接任音乐总监至今。我们当然相信乐团如今依然具有很高水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它的同城兄弟基洛夫管弦乐团近年来在捷吉耶夫的领导下光芒四射,大有盖过圣彼得堡爱乐之势。尽管特米尔卡诺夫对此不以为然,说:“当年我到这个乐团,它在俄罗斯是第一位的。今天它依然如此,这是我最大的荣耀。”但对上海乐迷来说,听过基洛夫那场勾魂摄魄的访沪音乐会后,圣彼得堡爱乐确实需要一场更精彩的演奏,才能证明它的龙头老大地位。
特米尔卡诺夫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曾获得全苏指挥比赛第一名,1977年39岁时就被任命为基洛夫剧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而捷吉耶夫曾是他的助手,是在他离任后接管基洛夫剧院的。
1980年,特米尔卡诺夫出任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引起国际乐坛注目。1987年,他带BBC交响乐团访问前苏联,不久又率领基洛夫歌剧院前往伦敦皇家歌剧院指挥《鲍里斯·戈杜诺夫》《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1992年,特米尔卡诺夫被皇家爱乐乐团聘为首席指挥,2000至2007年被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聘为音乐总监,还客席指挥过众多世界一流乐团,如今还兼任莫斯科大剧院和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以及圣彼得堡每年广场艺术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指导。他说:“我的日程每年都在变化,但重点在圣彼得堡爱乐乐团。”
深厚的传统、优良的素质、有效细致的排练以及相当数量的巡回演出,使得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因此,我们理应对他们的两场访沪音乐会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