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所谓多元文化观就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它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的标准可以证明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为教育理念的多元文化观认为“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我们知道,由于欧洲经济、军事的强势,使得他们的文化也成为人们信奉的圭臬,于是,音乐的“欧洲中心论”便对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人们开始逐渐从对欧洲音乐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并关注长期被忽视和遗忘的音乐文化,普遍认为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世界音乐文化政策”中所言:“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由此可见,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人们学习。
在我国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去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无疑会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音乐教育的质量必然也会相应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农村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重点谈谈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供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者参考。
关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主要以问卷形式展开了调查。该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迂、盐城、淮安五个市,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基本上可以管窥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对音乐文化价值认识的偏颇。
长期以来,中国音乐“落后”和欧洲音乐“先进”的观念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国家卫星电视教材的《交响乐赏析》中就说道:“最能够抒发人们思想、最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最能够震撼人们心灵的典范的音乐就是交响乐。”随着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人类学等学科对音乐教育的渗透,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及音乐文化价值的平等性。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所说:“普遍有效的音乐评价标准是不存在的。所有的音乐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学习、理解和欣赏。”对音乐价值的认知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增强他们对世界各种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
其次是对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
由于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是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基础的,我国目前的音乐课程基本上还是一种“民族附加模式”──课程按照主流音乐观念组织,也包括经过选择的民族群体的一些音乐观念和材料。如用西方的节奏和记谱法来教练中国歌曲,这种“民族附加模式”的教学使得西方音乐成为传授的重点。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不仅包括西方音乐、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应该包含本土的音乐文化。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农村中学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还是知道一些,但仅仅局限于一些人们熟知的少数民族,而对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则知之甚少。对于世界民族音乐的学习与认识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一些音乐还有些陌生感。如今,按照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增加了本土和亚非拉等地区的音乐文化,这对于“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内容的增加无疑会对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音乐教师的再学习也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其三是学生期望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知。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对于我们从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想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尽管有学生表明“无所谓”,但只要顺势利导,同样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样,世界的音乐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风土人情等,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并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正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因此,针对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l.树立“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由于人们对音乐的学习和教学至今还没有摆脱“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因此,许多音乐教师的观念处于一种单一的音乐文化观之中。随着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许多新的、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接踵而来,但许多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还缺少一种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理解和吸收当今前沿的音乐教学理念,同时还要有一种学科综合的意识,并在这种学科综合中吸收营养。
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有助于人们从单一的“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藩篱中走出来,意识到音乐文化的丰富性。美国的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把美国称为是一个有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实际上,中国的56个民族的音乐也构成了一个多元的音乐文化的事实。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开放,增强对世界上不同“声音”的宽容,学生在欣赏、演奏(唱)或创作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审美体验。
2.是加强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的音乐师资还呈现出匮乏状态,许多教师不愿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即使是音乐专业的教师,有时也是“多面手”。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也相当缓慢。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许多音乐教师对新的知识了解甚少。即使有求知的欲望也因学校的不重视或多种原因而不得不弃之,由此可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和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领会,因此,对音乐教师的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的音乐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学习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如对音乐教师进行世界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从一池死水变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活水而滋润着更多的人。
3.加大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需要配备许多音像、音响、图书以及一些乐器,教师最好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中学应该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音乐教育领域基本设施的使用。笔者在对江苏省苏北的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村中学没有钢琴,即使有风琴,也是多年没有及时更新的。多媒体教室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不是音乐课可以享用的。有的音乐教师焦虑地说,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温饱”还没有解决,怎么能踏进“小康”呢?由此可见,加大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是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音乐文化和反观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和归属以及对世界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建构和谐的社会以及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权。作为文化一部分的音乐和音乐教育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因为“本质上,只有真正在世界视野中教授音乐,一个人的转变才可能发生(玛丽·麦卡锡)。”我们期待着,农村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美好明天的到来。
(江苏盐城 朱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