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学空间 > 老师,你问自己了吗?

老师,你问自己了吗?

分享到 |
日期:2009-12-16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年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多向自己提问: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吗?我是否了解学生、爱学生呢?我能把握教材吗?我的教学是以音乐为本吗?我会说课吗?我会评课吗?我的课件有用吗?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给学生喜欢的音乐课。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吗?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老师,你问过自己吗?   一、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吗?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设计工作上,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师大都知道、了解,但是否将其熟悉、理解、吃透呢?   2005年11月,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在桂林举行。其中有一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多向自己提问: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吗?我是否了解学生、爱学生呢?我能把握教材吗?我的教学是以音乐为本吗?我会说课吗?我会评课吗?我的课件有用吗?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给学生喜欢的音乐课。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吗?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老师,你问过自己吗?

  一、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吗?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设计工作上,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师大都知道、了解,但是否将其熟悉、理解、吃透呢?

  2005年11月,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在桂林举行。其中有一道有关《课标》的填空题:“为保证《标准》的实施,以 为本,以 为本,全面实施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斌说:“‘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两道填空题,今年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部选手无一人答对。”这一现象令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汗颜。我认为音乐教师对《课标》不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是应该将其熟悉、理解、吃透,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并随时关注它的变化。

  国家课程组重新对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修订,将原《标准》中的十条基本理念整合为逻辑对应的五条: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新修改的《标准》“基本理念”部分还加写了一段突出音乐特点的文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作品的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音乐艺术的这些主要特征,应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突出强调和体现。”

  新课标的修订是根据在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反馈进行的,这样的变化,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知道、理解,并运用于自己的音乐教学中。

  二、我了解学生、爱学生吗?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要有成功的教学,就应该与学生对话,分析学生的需求。这里的“学生”不是宽泛概念上的学生,而是具体的“一个班的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音乐教学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其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带有不同的群体特点和群体需求。“教书首先要育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处处为学生着想,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二是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我们知道了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否则教学只是教师单向“教”的活动,是教师自说自画的表演,是脱离学生生活基础枯燥乏味的过程,是完成教学内容形式化的任务,是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生命的消磨。这样的教学就背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初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我想与大家共享:“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但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了解学生这一层面上,音乐教师应对学生倾注感情,从心里头爱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一周内仅有一课时的课堂交往时间,那么音乐教师更加要看重一个“爱”字,在“爱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关注学生的心理。课堂提问时态度亲切地关注全体学生,用轻松幽默的话语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心理,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2、关注学生的身体。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咳嗽、嗓子哑了,一定要及时寻问,给予学生变声期的指导,如:不大声说话;不吃刺激的食物等。

  3、成为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亲切的微笑;和学生分享快乐,为学生分解忧愁。

  4、成为学生的良师。充分利用课堂课余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在社会上、家庭中接触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倾向。

  三、我能把握教材吗?

  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材。这三套教材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各具特色,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内容丰富多彩,并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师备课中分析教学内容的直接参照物。但教材是死的,而现实情况总是发展变化的。分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备课的重要环节,我们的音乐教师作为一个鲜活的具有独立思维的“人”,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吗?

  (一)我熟悉教材吗?我是否熟悉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思路及特点、结构框架;能示范、能分析教材内容呢?

  现在,有的教师能把某一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等分析得面面俱到,却不曾完整的听赏过作品,甚至不能哼唱主题旋律。这种情况,在音乐教师队伍之中大有人在。其实,知道某部作品是什么曲式,它表现了什么,它的作者是某某,哪年生又写了哪些作品,我们还不能说这就是熟悉了教材的。只有当你反复熟悉音乐,挖掘出其中的美点,并思考用怎样的音乐实践将这种美传达给学生时,才叫熟悉了教材。

  (二)我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吗?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在教材中挖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的。教材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作用。它的发行是面向全国的各个省市地区的:有沿海的,有内陆的;有大城市的,小城镇的,还有农村的。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风土人情、行为习惯都不尽相同,这些地区的各年龄段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完全一样。面对同样的教材,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以下几种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1、 调整次序。

  指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按教材的呈现顺序出现,而是根据自己教学的切入点、各环节的衔接等,改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呈现的顺序。调整次序后,教学环节可能会更流畅、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2、筛选或替换。

  指将学生不太喜欢的或不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删除或用教材外的内容替代。

  3、补充。

  指根据学生、教师实际情况,增加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可多线条进行:可增加演唱或欣赏的歌曲、乐曲;可增加音乐活动;也可增加音乐创作等,所增加的内容也可是经典的、新颖的乃至时尚的。在教学中加入时尚元素往往能吸引学生眼球,令学生兴奋不已。如在有关“民族乐器”的教学中加入“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等。

  4、拓展和延伸。

  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教材总量的15%——20%。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可以编写地方的音乐乡土教材和本校音乐补充教材,供教学使用。我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一定要组织专门的班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专门的研究与开发,它更应该渗透到音乐教师的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中。在常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一定意义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5、整合。

  指将原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调整。教材中有的单元呈现的场景过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原教材内容进行压缩、综合,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上各种方法并不是只能单独的使用,相反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同时用上两种或两种以上。

  四、我的教学是以音乐为本吗?

  在音乐新课程实验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音乐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不顾需要,硬穿插一些与当堂音乐内容缺少内在联系的内容或手段,使本应是主角的“音乐”成了配角。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要感知音乐,就必须通过音乐听觉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基本音乐要素。我们要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实际上就是在听觉基础上的音乐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让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感受美、体验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我们不能让音乐课变成不伦不类的综合课,音乐课还是要姓“音”,不能姓“杂”,音乐课也不能上成其他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容改变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与音乐交流,在歌曲情感中、旋律节奏中、音乐语言中,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认真处理好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多元融合。不管我们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学科、哪个领域,要用哪些手段,都要“以音乐为本”。

  五、我会评课吗?

  评课是一种重要的常规的教研活动,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我们目前音乐评课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评课形式化、极端化等。其实,评课的直接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

  要评好课,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评课观念。在评课中要遵循“以人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而且在评课的过程中,不但要捕捉教师的亮点,还要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并且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六、我的课件有用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竞赛课当中,更是绚丽如蝶。然而,有的教师却本末倒置,课件多而杂乱的、牵强附会的、喧宾夺主的、包罗万象的并不鲜见,原来的师生交流变成了学生与电脑的交流,本应是锦上添花,却成了画蛇添足。淡化了教学的重点,仿佛音乐不再是“听觉的艺术”,而是“视觉的艺术”。

  我认为课件的定位应当是辅助教学手段,课件本身离开了教学目标是没有独立价值的,为教学服务才是课件存在的唯一原因。我们音乐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课件华丽的画面、高深的技术,更也不能一味地依附于课件进行教学。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的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给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此文获市一等奖)(株洲市十三中 李卉)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论》 郭声健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备课新思维》 杨九俊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