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阳光懒懒地从窗棂处洒进来,给教室涂抹上了一层浅浅的金色,我同往常一样,精神焕发地走进音乐教室,准备带6.3班的孩子们到音乐世界里遨游一番。
今天的这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并唱好歌曲《海娃的歌》。一开始,课上得很顺手,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得很认真,到教学新歌时,我想通过我的示范演唱来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便像往常一样,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起来,就在我演唱完歌曲,还沉浸在歌曲意境中时,我隐隐约约地听到几句异样的声音:“是这一句唱错了,老师把最后一句给唱错了。”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坐在第二排的音乐优等生(一直在进行音乐素养培训)李婉琳正神气十足地对同桌说个不停。我当时愣了一下,眼睛马上便搜索到课本上,仔细地瞅了几秒。心里嘀咕道:“咦,应该是唱对了呀,是不是她听错了”。
于是,我马上镇定下来,走到她的身边,亲切地询问道:“你刚才仔细听了,觉得老师是在哪儿唱错了呢?”
她手指着课本中的结束句,耷拉着眼皮,傲气地说道:“就是这一句(第二段的结尾部分),这里应该唱三拍半( 42 6 6. 2),你刚才没有唱满时值”。她边说还边用手指重重地点了点那个“唱错”的地方。
我凑过去一看,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学生们说:“这儿应该唱两拍半呀!”
“不对,你刚才就唱错了。”她一脸不服气地说道。
我淡淡地笑了笑,说道:“这样吧,我把这一句再唱一遍,你仔细听,好吗?”
我又重新回到钢琴边,镇定自若地唱了起来。随后,我又用温和的目光望着她,轻轻地问道:“你觉得是这样吗?”
她使劲地摇了摇头,紧皱着眉头,不屑一顾的说道:“我觉得还是不对,我家的光碟中不是你这样唱的。” 听了她的回答,说实在的,我当时很想发火,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但是,职业的理智告诉我,我不能这样。
其余的学生看见了这种局面,都纷纷帮我解围。
有的说:“真能胡说,老师还能错。”
还有几个音乐特长生大声地嚷道:“自己都没搞清楚,还怪老师唱错了,你是想出风头吧。”一下子,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似的,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李婉琳。
看了这种局面,我清了清喉咙,解围道:“这样吧,你今天回家再听听光碟,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也许是我说话时带来的不信任语气惹恼了她,稍后的课她一句也不听,尽管我多次暗示她,但她一直无动于衷,看到她那倔强、任性的样子,我很是恼火,这节音乐课就在李婉琳的对抗与我的别扭的心情中结束了。
但这节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应该是一节失败的课,但我并不懊恼它的失败,相反,它引起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反思:
一、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定教。
一直以来,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教师教”,学生只能“唯师是从”、“唯书是从”,显然,这种陈旧落后的观念早就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进入崭新的21世纪。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一系列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也就是说,现在的音乐课堂更注重人的发展并着眼于学生的“学”。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案例中,李婉琳同学能主动地投身其中,敢纠、敢疑、敢向老师挑战而无所顾忌。这样,就充分展示了一个个体生命的风采。尽管作为发展中的人的她,向老师提出的质疑虽然不正确,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作为教师更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其实,这些行动的转变最根本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作为处于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勤“洗”大脑,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转变。
二、教师要放下权威,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纠正错误。
放下权威,就是从“我是有学问的人,我是权威,是主宰者”的框框中跳出来,放下架子,放弃面子,以平等的人格,真诚的语言同学生进行人际交流与心灵交流。案例中,作为教师的我尽管能耐着性子,多次亲切地询问学生,但由于我没有及时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以至“唱错”的那一句最终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还留了尾巴-下节课再来交流。这拖泥带水的交代,实质上还是漠视了学生的看法,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也是极残忍的,它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与热情,窒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难怪李婉琳会伤心、会落泪。 其实,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错误质疑,仅仅宽容、鼓励是不够的,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当学生提出的质疑是错误时,教师应把错误当作一笔财富,当作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走向完善。案例中,如果我能利用李婉琳的错误质疑,进一步去探索、挖掘,并使学生真正认识并纠正错误,相信这一环节的教学会变为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发展。
案例中,有一个场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当李婉琳在课堂上向我质疑时,其余的同学都纷纷把矛头指向她,有的说她胡说八道,有的说她爱出风头等等,在学生群体中已形成了这样一种附庸权威,孤立异端的氛围,这的确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多以轻松、幽默的心态去面对学生,这样,案例中那孤立异端的场景便不再复出,课堂上学生的身心也才能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
总之,面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质疑,作为教师,要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学会用宽容的态度,用积极的心理意向鼓励和期待他们,在学生出错处给予恰当的巧妙的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就会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也才会积极地进入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样的错误质疑,不仅不会让人扫兴,相反,它会激发并创造出课堂的精彩。
(此文获省蓝光杯三等奖)
(株洲市樟树坪小学 易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