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阿西姆 凯泽先生曾深入探讨了关于以前的钢琴家比现在的艺术家的工作强度更大,老的艺术家在那个时期没有受到媒体这么大的关注。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郎朗身上,他虽然善于和媒体周旋,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媒体的攻击。
郎朗几乎不会和其他任何艺术家产生分歧。显而易见,成功就会带来批评。
但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个艺术家处在这样一个保守的环境中就像家里的古典音乐,却能够在普罗大众中获得这么巨大的成功,而在一些专家眼里却被痛斥为“纯粹的市场经济产物”。
我去钢琴家布伦德尔位于伦敦的家里拜访,他不想对于郎朗的履历表达任何的观点。但看来似乎他发觉这个中国人并不严肃,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徘徊在古典音乐世界门口处,可始终也进不来。(当然他后面跟着两个经纪人,一个代表他的标签,30位摄影师,两组摄像人员和许多粉丝)
我第一次见到郎朗是四年前在慕尼黑的Gasteig 。郎朗表示,在下午演出之前将给一些琴童一些钢琴方面的辅导。郎朗坐到那些大部分看起来非常腼腆的学生旁边,专心辅导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钢琴家凤毛麟角。他和学生们讨论,怎样可以让钢琴表演艺术更有吸引力。学生们在他们的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老师,不是只叫他们弹钢琴的技术,而是力量,一个钢琴家能够用钢琴展现出来的东西。经过两个小时的辅导,不仅仅是学生们非常的满意,而且他们的家长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一个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的国度用外语去点燃他们的激情,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成就。然后我问自己,音乐评论版的同事整个下午都去哪了?
郎朗现在是一个国际品牌。这个名字是独一无二的、认知度很高并且是国际化的。同时也非常适合他的赞助商们进行市场推广。这是否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讲一定是一个优势呢?也不尽然。赞助商们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会在一个阶段挑选他们的“最佳合作伙伴”。
没有人可以每天都保持在最佳状态,尤其是当你像一个盖有航空邮戳的信件一样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人。
几个星期以前我在德国古典音乐回声大奖的颁奖典礼上看见了朗朗。他像拿破仑一样神采熠熠地穿过剧院的大厅。但是当他登上舞台的时候,他第一次看上去有些畏惧。他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活力,他看起来就像一个被音乐评论描述的那样穿着肥大西装的严肃的音乐家正在为进入一个荣誉钢琴家俱乐部而努力。在电视采访中,人们第一次发现郎朗两只眼睛中间有了一条皱纹,而且说话声音低沉。ZDF(德国电视二台)愚蠢的宣布他是个“钢琴天才”, 这绝对是句废话,这正好为批评家提供了一个好的素材。
朗朗不是一个天才!
他是一个善于激励观众的非常优秀的钢琴家。这在商业上面并不一定是一个缺点,起码在这个时间人们想到了约阿西姆-凯泽先生。
(原文出自OEMK 译:DUDU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