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广播艺术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新作品征集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房晓敏的《岳母刺字》、姜莹的《丝绸之路》、景建树的《冬不拉与热瓦普》等7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金奖则空缺。获奖作品颁奖音乐会同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近年来,内地中小学的民族乐队、民族乐团呈蓬勃发展之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适合青少年演奏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却十分缺乏,尤其是优秀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中小学民乐团队不得不选择专业团体的曲目来演奏。这些专业团体的乐曲技术难度大,青少年乐手很难理解其内涵,学生观众也听不懂。为了繁荣民乐艺术,解决青少年题材作品稀缺的问题,满足校园民乐团体对于作品的需求,我们组织了这次活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说。
本次活动是继2005年之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再一次牵头面向全世界华人征集新作品。为了保证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组委会组成了由著名作曲家刘文金担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对入围作品进行匿名评审,最终遴选出《岳母刺字》等7部优秀作品。(中国文化报记者汪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