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还原文化生态,增进文化理解,才能深入鉴赏
鉴赏音乐不是简单了解,而要深入理解。只有将音乐作品、音乐形式还原于其文化生态,也就是还原于其诞生地的历史时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才能深刻认识音乐。从物质文化层面去理解,再从精神文化层面去理解。腊梅如果在春天绽放,便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吟诵它的风骨。非洲鼓乐古老原始,歌舞乐紧密结合,乐器简单,但它并不粗鄙简陋,它洋溢着人们对生活质朴的热爱,洋溢着生命率真的活力与激情。
二、领悟人文精神,才是鉴赏的最高层次
鉴赏音乐不限于理解,而要深入领悟其人文精神。中学音乐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音乐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置于三维目标的首位,区别于其他课程,凸显出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以文化化人独特的学科价值。例如“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不是空话。在开放的今天,如何坚守民族优秀的传统。坚守什么,如何坚守,拿来什么,如何拿来。在深入感知的基础上,要深刻领悟音乐的人文精神。“赏”是为了更好的“鉴”,不仅在艺术表现上“鉴”,“鉴”其精神才是更深层次的“鉴”。
三、形成基本知识与技能,是鉴赏模块的重要任务
鉴赏音乐不是孤立的分析一个作品、一个音乐形式,而要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音乐形式长期而系统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相对系统地掌握鉴赏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不是单纯强调学科本位,而是强调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好鉴赏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而后将其分解到相关章节,在章节内容的推进中逐步落实,最终统合达成。为达成目标,教师可以自主调整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地教学生教材内容。
四、师生互动体验,是鉴赏音乐的重要途径
鉴赏音乐不是静态的,不是灌输式的,师生需要在充分的实践互动中共同体验。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才会有真正的理解、深刻的感悟。在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创设音乐情境,有序充分地放,将音乐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精心细致的收,在三维目标上真正有所得。
音乐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但仍在艰辛的探索之中。新课程为教师留有巨大的自我发挥空间,空白越大,教师在教材处理、内容安排、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上享有充分的自由,也遭遇巨大的挑战。教师只有坚守两个信条,才不会迷失方向。一方面教师要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去推进音乐教育。全面发展,不是全科发展,而是各科都要促进全面发展。站在“育人”的高度,要求教师永远追问与追求教育的价值、音乐学科育人的价值、音乐教师育人的价值。教会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宣示精神;用音乐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引领人生。一方面教师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推进音乐教育。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文化生态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绝不能仅仅停留于音乐技能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