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办了“高为杰从教50周年师生作品音乐会”。音乐会现场气氛热烈,曲目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高为杰先生的高徒,目前活跃于国内外高校、乐坛的作曲家,如瞿小松、贾达群、邹向平、朱世瑞、崔文玉、陈丹布等为各音乐学院的教授、学术带头人以及地方文艺机关领导的中年作曲家;朱琳、芮雪、崔权、卢璐、王广宇、王丹红、吴非、贾瑶等活跃与北京、香港、及欧美等地的青年作曲家。音乐会上还演出了高为杰先生本人及其儿子高平先生的三首作品。音乐会吸引了国内音乐院校众多知名教授、作曲家以及音乐爱好者的到来。整场音乐会长达三个多小时,但听众仍热情饱满。担任音乐会的演奏人员均为我校钢琴系、管弦系、国乐系的师生及由他们组成的不同类型的室内乐组合。这是一场高质量的带有学术意义的音乐会。
次日上午,我院在外办会议室举办了“国音讲坛”第52期学术活动:“与‘高为杰从教50周年师生作品音乐会’的作曲家对话”。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惯例,以与作曲家对话的形式展开。研讨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高佳佳教授主持。音乐会上的作曲家高为杰、高平先生、上海音乐学院的贾达群、瞿小松、朱世瑞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的朱琳、芮雪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陈丹布、中央民族乐团的作曲家王丹红、北京联合大学的卢璐博士、贵州省音协主席崔文玉等出席了研讨会。中央音乐学院李吉提、天津音乐学院的顾之勉、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大龙、艺术评论策划人丁正耕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的出席使研讨会座无虚席。
在研讨上大家就高为杰先生的教学成果、方式、思路进行了讨论。贾达群等教授谈到高为杰先生的教育方式时认为高为杰先生虽然在学术研究及音乐创作方面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以及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在学生培养方面仍然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因此在音乐会上可以听到风格、技法迥异的音乐作品。瞿小松等作曲家对于当前学院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体系及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另外,艺术评论人及策划人丁正耕先生表达了对本场音乐会的极大兴趣,认为可以经过更加周全的策划籍此扩大学院教育在社会中的影响,从而为更多的青年作曲家及演奏家寻找发展机会。
研讨及对话持续了三个小时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次讲坛不但令在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感到颇多启发,也为参会的诸位中青年作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为杰先生以他兢兢业业的钻研精神、严谨、开放的教学风格以及五十年来的累累硕果向我们传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