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家长其实并不太在乎学历,而是更希望孩子进入名人办学机构之后能够得到真才实学。“我们也都清楚孩子学出来以后其实没什么文凭,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嘛。”一位家长说,“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之类的孩子根本考不上,但又热爱文艺,有点儿艺术特长,希望以后能吃文艺饭,所以也就选择演艺名人办的艺术学校进修一下。”他觉得最关键的是学校要靠谱,“能够认真教孩子、管理孩子,孩子也真能长本事,要不然一年两三万的学费不就白交了?”
业界呼声
“耽误了孩子,赔不起!”
“打假,打假,我觉得教育也应该加大力度打假,因为对不起的是孩子,他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间有多少?耽误了,赔不起!”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说,“就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民办艺术学校其实就是打着名人、明星的幌子忽悠人,赚钱而已,师资队伍不过关,教材不科学,对学生更是不负责任,没有严格的管理,很多孩子整天泡网吧、打游戏,要么就是泡夜店,根本什么也没学会,白白虚度光阴。”
在张帆看来,一些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择校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他们选择名人艺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名人的崇拜与信任,而没有仔细考察名人艺校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当他们发现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招生宣传内容不相符时,往往会因巨大的心理落差而提出退学、退费等要求,甚至和学校打官司。“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一定要事先谨慎把关,对所选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包括主讲教师有哪些,挂着名号的这位演艺名人会不会来上课,每学期上几节课等等,都要了解清楚,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其实,名人艺校名不副实,伤害的不仅是入校的学生,还有名人自己。“如果学校办得好,能为更多喜欢艺术的孩子提供帮助,能够培养人才,也是对社会教育的一种贡献,但如果办不好,不仅对慕名而来的学生不负责,也会毁了名人或艺术家自己的声誉。”歌唱家朱明瑛说。她所创办的北京国际艺术与科学学校,就刻意绕开了她的名字。“我不是主要靠名气吸引人。一所好学校,不见得创办者就有名;反过来,创办者有名,也不一定能办出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