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弦乐作品的特点是线条感强。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用内弦二胡加揉弦来演奏开头第一句,通过内弦黯淡和揉弦浓郁的音色,使得引子前两句的旋律表现得更为优美而深沉;而第二句中则用外弦空弦演奏,并且不加滑音,这样,既与前一句形成了对比,又不显得腻味。滑音仅仅是一种装饰,好听的音乐决非光靠浓妆艳抹就能得来的,尤其在演奏西洋作品时,朴实自然便是真,画龙点睛方为妙!引子的后两句较有难度,两次出现用连弓和连顿弓结合的方式连续演奏,并且这两句平行句都得加强和加速,随后通过从高音区开始上行的一长串琶音,把引子推向了高潮。整个引子的后半部分要奏得一气呵成。结束句中的那四个tr,要颤得“密而不漏,连绵不断”,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可演奏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
二、回旋:
在钢琴伴奏那强有力的四小节过门后,二胡进入了正板。由于这原是首小提琴曲,故旋律多在高音区,而第三把位本是二胡表现的弱项,因此音色的把握、力度的控制便成了二胡演奏此曲的关键。在高音区演奏时,切忌用弓子下压,力度应集中在右手上,通过手指把力量传导至琴弦上。为了不出现杂音,必要时可适当提气,但不能“吊气”、耸肩。在演奏时,还应特别注意要有弹性,……的前三个音我用顿跳弓演奏,既要突出重音,又要富有弹性、跳跃性,使音乐具有立体感,这就需要演奏者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
在回旋的第二大段和第三大段中,分别有两处抒情段落,即C段和D段,CC段的旋律多在高音区。为了充分展现二胡柔美而缠绵的表现特色,我演奏这段乐曲时比小提琴原曲更为徐缓和舒展,也更为自由些。相差一个8度的两次要由弱至强地推上去,产生层次感,从而为后面的主题(回旋A2)作好铺垫;而D段则是高潮前的准备,更是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演奏这段乐曲时,既要含而不露,又要松而不懈。当主题最后一次在钢琴伴奏上再现时,二胡的音量应突然收缩至pp,在极弱中稍作起伏,然后再随着主旋律的跌宕起伏逐渐加强,仿佛是一艘不起眼的小船正张着风帆由远及近。最后的华彩句我用连续出弓演奏,犹如小提琴的甩弓,运弓极为洒脱、豪放,给人以一股磅礴之势。也就在此时此处,全曲达到了高潮!
推荐阅读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