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初赛落幕,复赛将于今天拉开战幕。经过激烈争夺,最终25名选手拿到了进军复赛的资格。作为宁波“零的突破”的吕志强最终止步复赛。昨天,作为比赛评委的宁波指挥家俞峰接受了记者采访。
【作为评委】
在众选手中看到很多好苗子
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评委之一,俞峰对这次大赛的评价是,“有很多优秀选手,体现了一定的水准。”他表示自己在这个舞台上发现了很多好苗子,“有些选手表现非常好,甚至可以直接上舞台。”俞峰还悄悄向记者透露,他就看中了好几个选手,“我已经做好标记了,准备直接跟他们签约。”
【作为家乡人】
为本次声乐比赛建言
对于故乡宁波能从第三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开始承办这一项国家级文化艺术赛事,俞峰大加赞赏,“艺术在精神层面上能让人觉得更幸福。”宁波能够承办这样的赛事“非常聪明,因为音乐是最低成本的情感表达。”不过,俞峰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能够更普及就好了。不仅仅把这场赛事做成一个在国内外影响力很大的比赛,也可以做成惠民工程。比赛期间组织一些讲座和演出,让这里每三年成为声乐艺术交流的场合。”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声乐过于阳春白雪,歌词听不懂也成了一大问题。对此,俞峰建议,是否可以在比赛前将众位选手演唱的歌曲歌词结集出版,让普通老百姓了解,增加他们想要到现场聆听的欲望,“我们应该把这个比赛充分利用起来,将音乐艺术普及从宁波开始从而带动全国。其实,声乐很好理解,不像交响乐,有歌词非常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接着,他举例说,“高雅艺术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只是大家还没意识到,比如结婚时新娘入场时放的《婚礼进行曲》就是取材于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作为中央歌剧院院长】
希望赛事办成“声乐的广交会”
“如果,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能够吸引更多的选手参与就更好了。”昨天,俞峰表示。他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把这个办成人才招聘平台。”在俞峰看来,比赛的真正目的是把这些歌手推向舞台,“几十个人入围参赛,最终只有8个获奖,会让大家没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这一赛事不但能吸引选手参赛,还能组织世界各地的表演经纪人和歌剧团团长来现场,看中了哪个选手,赛后直接签约,就让他们上台表演。相信比赛的吸引力更大。”
接着,俞峰还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一比赛做成海选赛,分为华东赛区、华南赛区等等来甄选,最后让选手集中到宁波,这样能够给各个层面的选手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够让大家在这里做一些学术上的交流,还能让大家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就像是广交会一样。对,就做成"声乐的广交会"。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