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 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 ,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