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逐步深入,文化艺术交流已经成为深化两岸关系的重要部分。2011年10月20日上午,台湾音乐中心苏桂芝主任一行抵达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音乐学系主任兼教务处处长姚艺君教授、副系主任赵晓楠副教授、体系音乐教研室主任桑海波副教授以及何迥的老师等热情接待了台湾专家,并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数位化协作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
苏桂芝主任在台湾除了主持台湾音乐中心工作外,还兼任台湾唯一一个豫剧团的团长,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自己发展理想。
会上,苏桂芝主任与中国音乐学院老师交流十分和谐,尤其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趋势等具体问题,与诸位教授具有很多共识和相同的使命感。特别是苏主任在介绍了戏曲音乐在台湾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各个剧种的规模及其演出形式和生存方式后,着重分析了河南豫剧作为一朵奇葩在台湾保存和发展的具体现状。姚艺君主任听后强调说:“您对传统音乐文化坚持和重视的精神,十分符合我院的办学宗旨,传统音乐道路的艰难我们感同身受,愿意一起来面对和努力,造福后代。”
现代是信息时代,音乐也需要准确的信息,就此议题苏桂芝主任提到:“对于各种音乐文献该如何保存,做好之后不该只是摆在那边,没有真正把它们组织得很好,而数据化是个很复杂的工作,很多资讯不一定正确,很多资料如果只停留在某个学校或机构又比较可惜。台湾的音乐数位交流会议上,海内外教授学者们首先达成的共识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台,让各个音乐研究中心资源空间有个共享的方案,来促进研究和交流,使音乐数位化合作更有基础”。实际上,我院多位教授之前也曾多次提到关于数字音乐资讯的重要性和准确性问题,强调做这项工作必须要有音乐学的理论基础和工作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对于动态资源的正确把握,也必须具有音乐学视角才能形成有用的中国音乐数据资源。我系新成立的体系音乐学教研室就是要将此项科研与教学作为重点项目的。就此议题,桑海波副教授说:“要做就要尽量避免瑕疵,应该把数位典藏与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思维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应与国际接轨,当然我们也愿意把研发结果与台湾等国际社会共享,实现中国音乐全球共赢的发展结果。”随后,苏桂芝主任一行又参观了我院的图书馆、音乐厅和乐器博物馆等。
最后,赵塔里木院长总结说:“台湾音乐中心苏桂芝主任一行与我院的交流,对两岸共同促进中国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建设中国音乐数位化工程所达成的积极共识,更可为两岸未来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交流、教育等合作发展,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希望通过两岸的具体合作,能为保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编辑:行者 / 来源: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