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李海鹰作品交响音乐会在中山纪念中学庆龄堂举行。
如果你认为李海鹰只是一个会写歌的音乐人,创作了许多流行的曲目,那么听了昨晚李海鹰的流行交响乐音乐会,你一定还会有另一个感受: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实践者。面对相对陌生的领域,李海鹰说中山人的特点就是行走世界,思想无所拘泥,所以他勇敢地迈开了尝试的步伐。或许就是这样不断挑战自我,不断了解新知,才让他保持着艺术的清醒——这条路上没有终点。
昨日晚上,中山纪念中学庆龄体育馆内乐声飘荡。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南朗镇人民政府、中山纪念中学承办的题为“辛亥民族魂百年中华情”李海鹰作品交响音乐会在这里举行。本次音乐会由李海鹰担当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奏。
“如果我父亲的祖籍不是中山南朗李屋边人,如果我没有在十二岁那年到过南朗田边村我姨婆家住过一段时间,如果那时的我没有看到一片片望不到边、空气中飘满了清香的稻田的话,我写不出这首《我们的孙中山》,写作中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童年的回忆,个人的情感,以及百年中国等等通通交织在一起。”在演出开始前李海鹰这样表达着自己对故乡的眷恋。
正是浓浓的眷恋化成了演出开篇那首悠长而温暖的《我们的孙中山》:“五桂山下,兰溪河畔,绿野飘香,宛若天堂,翠亨村小,醒来的阡陌上,走过一个人,我们的孙中山……”当纪中校子清澈的童声和乐力合唱团浑厚的混声响彻体育馆,舞台正中央的大型LED上呈现出岭南水乡南朗的浅浅绿色,孙中山就以亲和的方式从歌里走出来,没有恢宏华丽,有的只是田园乡土的抒情。李海鹰曾经介绍说,这首由他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共同作词的歌曲,就是要把孙中山还原成一个身边的普通人,一个翠亨田埂上走出来的农民,一个我们大家都感到亲切的孙中山。所以曲风真挚自然,多用南方的小调。
当千人同唱的开篇曲结束后,包括丛浩楠、刘婧等在内的8位青年实力歌手演绎了李海鹰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像《走四方》、《过河》、《我不想说》、《七子之歌》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在音乐会上以“流行交响”的崭新面貌亮相。李海鹰对这些曲目进行了全新的改编,在流行里加入交响的恢宏,又在交响里加入流行的时尚。
参加翠亨论坛的领导嘉宾与千名观众共同聆听了音乐会。
■对话用历史的温情写一首歌★记者:整场音乐会的序幕由您自己创作的主题歌《我们的孙中山》拉开。我们很好奇为何歌名取为《我们的孙中山》,而不是伟大或者永远的孙中山?
★李海鹰:没错,我也看过很多关于孙中山的论述,但是大多数属于政治层面上的伟人或者说“神”的模样,写得很大很全面,但是我想表达的是从五桂山下、兰溪河畔、翠亨村晓的阡陌上走出来的孙中山,这个人就是一个翠亨的农民形象,他和我们很亲近。接着“走过多少路名字叫中山,条条中山路都通向四方……”讲的就是属于全世界华人的孙中山,我们的孙中山,充满了亲情和乡情。
这些年我也在不断看书和思考,最近看了钱穆和陈寅恪先生对中国历史的阐述。他们说对中国的历史要报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这让我很受用。确实如此,不能说历史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能过分地歌颂与批判,因为我们都不是亲历者。要以真挚的感情看待我们祖先曾经走过的路。所以写这首曲子我一直用历史的温情去写,《七子之歌》也是如此,为什么澳门人能接受《七子之歌》,就是因为闻一多的歌词是真挚而温情的,我延续了他的情感脉络。
当我把这首《我们的孙中山》写完后,给台湾的朋友们看,他们也很接受,因为没有地缘的隔阂,没有情感的隔阂,这让我特别欣慰。
★记者:由这么多人来演唱一首曲子,现场会有什么效果?您又想达到什么效果?
★李海鹰:其实之前我已经与纪中学子和广州交响乐团分别彩排过一遍,效果不错,我希望这首歌曲会让全场的观众震动,因为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晚会歌曲,而是一首与我们没有距离的我们的歌曲。纪中的学子会从观众席的两侧把大家包围起来,歌声就在我们身边。绚丽的管弦,清澈的童声,浑厚的混声合唱,浓浓的温情就在身边,我希望观众能够把各自的感情放进去,你就会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记者:您的作品一直在变化着。这次音乐会除了主题曲之外,我们发现您用了一个新的手法就是“流行交响乐”来改编这些曲目,能不能具体讲解一下。
★李海鹰:每一次的创作对我来说都是从头来过,很多人作曲风格相近,你发现他的每首曲子都差不多,但是我是在不断挑战自己的,音乐不断变化,所以每次写作都是新的体验,心里是没底的。而从流行乐跨界到交响乐,则是一次大胆而认真的尝试。
什么是流行交响乐?就是我们常说的Pops,在国际上一直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比如著名的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创作了包括《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电影配乐,还为奥运会多次演奏,在世界广受欢迎。源自欧洲的交响乐一直带着宫廷贵族化的血统,但是近年来许多音乐人在尝试让这种贵族化的音乐走向大众,流行交响就是很好的载体。流行保证了最广阔的受众,而交响则能发挥和体现世界语言的威力和魅力。
★记者:那么这次的流行交响乐和2008年那场广州音乐会有什么不同?
★李海鹰:这场音乐会虽然外观上和2008年在广州的音乐会差不多,但实际却不同,那场音乐会的“交响化程度”还不高,主要是原唱歌手们再来一遍演唱,但这次的音乐会,我对所有的曲目进行了交响乐的改编,大众与高雅的结合,是这次音乐会的特色,所以大家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编辑:周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