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入选文章
2011年南京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入选文章 | |||
序号 |
文章名 |
作者 |
备注 |
1 | 当代德国学校音乐教育观念的变迁 | 代百生 | |
2 | 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 董云 | |
3 |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思想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分析 | 林红 | |
4 | 解读美国三种音乐教育哲学观 | 王 旭 熳 | |
5 | 对审美音乐教育批判的批判——创美音乐教育 | 任超平 | |
6 | 宗教、音乐与女性: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女子音乐教育 | 马骁 | |
7 | 应用变易理论于粤剧教学以增强学习成效 | 邓超龙、梁宝华 | |
8 | 我国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 | 张应华 谢嘉幸 | |
9 |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中的宗教学认知 | 周钟 | |
10 | 简单性场阈中音乐理解的两个批判维度 | 李劲松 | |
11 | 众声喧哗与理想重构——韦恩·D.鲍曼著《音乐的哲学视野》述评 | 尚建科 | |
12 | 音乐教师教育应加强社会学的内容——中西音乐织体结构相异的社会原因 | 张巨斌 | |
13 | 后哲学文化音乐教育的建构立场 | 于晓晶 | |
14 | 比较新加坡青年学习音乐以及其他学科动机的研究 | 许志刚 | |
15 | 从德国大学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中观察音乐及音乐理论专业的设置与发展 | 曾金寿 | |
16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意义与价值分析——以江苏泰州两所城乡小学为研究个案 | 张香君 | |
17 | 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 覃江梅 | |
18 | 约翰·布莱金对舞蹈人类学的研究 | 刘咏莲 | |
19 | 民族音乐传承驿站——艺术院校传承音乐文化遗产的新模式 | 苗金海 | |
20 | 多元文化语境下当前社会音乐教育的新定位——以淮安市楚州区为个案研究 | 王志军1 余少鹏 | |
21 | “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指向 | 刘倩男 | |
22 | 音乐教育亟须加强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 | 陈培刚 | |
23 |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的研究及发展 | 李成 | |
24 | 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与作为素质培养的音乐教育 | 朱玉江 | |
25 | 传统的,现代的和溶合的当代中国流形音乐——一个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的分析 | 张贵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