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至29日,在赵塔里木院长的带领下,中国音乐学院音研所所长谢嘉幸、研究生处处长赵为民、音乐学系副主任王军、音乐学系刘勇教授、音研所刘嵘老师,博士生袁环、滕腾、任宏、苏毅苗、孙小迪和硕士研究生吐尔洪·江等10余名师生,赴北京大学参加“2011亚太民族音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进行主题发言。
亚太民族音乐学会自1993年成立至今,先后在汉城、大阪、玛哈撒拉堪、台北、福州等地举办过15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为推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会开幕式上,赵塔里木院长首先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向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北京大学在民族音乐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赵院长指出,今后中国音乐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力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专题发言中,赵院长就国内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引起了大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此外,中国音乐学院五位专家均作了主题发言,发言题目分别为:冯文慈教授的《关于确立“朱载堉比值”概念和拓展朱载堉研究的建议》(冯文慈口述、俞玉姿记录、李静代读);谢嘉幸教授的《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来自北京传统音乐节的报告》;赵为民教授的《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之我见》;刘勇教授的《朱载堉十二平均管律的测音研究》;王军副教授的《论朱载堉律学研究中的体用辩证思想》。
中国音乐学院专家的精彩发言,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民族音乐学术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给大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编辑:行者,稿源: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