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巴托克诞辰130周年和作曲系许勇三先生诞辰96周年,11月9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举办了一场题为“《巴托克〈舞蹈组曲〉的调式与和声》——暨回顾30年前作曲系举办巴托克研讨会”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是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教育家鲍元恺教授。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全体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徐昌俊院长主持。
鲍元恺教授的讲座内容分三个部分: 一是巴托克的创作道路和对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曾经的学术影响。鲍先生总结了巴托克的创作特点、音乐贡献以及最易于为我们所借鉴的创作方法;回顾了30年前作曲系在许勇三教授的带领下集中学术力量在全国率先研究巴托克并成绩辉煌,为中国“新时期”的音乐创作和发展确立了方向,在当时的音乐界影响深远。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创作理念。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而我们远比匈牙利丰富的音乐资源却在现实音乐教育和创作中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提出学习中国音乐不是仅为分析,还要多听多唱,从对音乐本体的感受上理解民族音乐的精髓;强调学习巴托克的创作理念,既不能不顾本源地“大胆”创作,也不能固守传统,排斥世界音乐的发展潮流,应当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点上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三是创作的重要性和作曲系的发展构想。鲍元恺教授强调创作是音乐事业发展的“龙头”,作曲系即将恢复开设民歌、民族音乐课程,加强“本源”教学;倡导继承优良传统,学习前人精神,让我院作曲系在全国音乐院校中确立其地位,再造辉煌。
鲍元恺教授此次讲座不仅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巴托克的《舞蹈组曲》,还为大家指明了学习传统音乐的方法,介绍了新的创作理念,对作曲系师生的创作方向起到了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重申巴托克的创作道路、回顾我院学术传统对我院今后一个时期音乐创作和音乐事业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花甲之年的鲍元恺教授心灵依然年轻,“呼唤学术,重构体系”体现了对我院新阶段工作的战略构想,“建立中国音乐的民族学派”、“立足民族音乐之土,跻身世界音乐之林”表现出一位音乐家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忱和抱负,在场的师生倍感振奋,全场持续而热烈的掌声传达了一种久违的共鸣。(编辑: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