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命若琴弦》剧照
2011年12月2日晚,独幕歌剧《命若琴弦》在天津音乐厅上演,《命若琴弦》根据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同名小说改编,由林兆华执导,旅美音乐家瞿小松编剧、作曲并担纲指挥,旅美男低音歌唱家龚冬健领衔演出。
龚冬健,旅美男低音歌唱家,江西南昌人,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90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家文凭,1992年于美国新泽西国际歌剧中心毕业,经常与世界著名歌剧院合作演出,曾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是现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歌唱家。
《命若琴弦》的首演要追溯到1998年,通过作曲家刘庄的介绍,歌唱家龚冬健与作曲家瞿小松相识,并受邀参加到《命若琴弦》的演出当中。习惯在欧洲古典歌剧中诠释男低音的龚冬健得知将要演唱的是一部具有革新精神的歌剧后,经过再三斟酌,最终决定突破自己,加入到演出之中。《命若琴弦》在欧洲各大艺术节中上演,演出多达30场,被欧洲媒体评为具有革命性的演出。
在《命若琴弦》中,龚冬健共扮演10余个角色,包括说书老汉、老瞎子、小盲童、兰秀、兰秀父亲等角色。这要求演唱者对自己的声音有足够的控制力,以诠释好每个角色。同时,该剧用四川方言表演,没有西洋歌剧的影子,民族味儿十足。川剧元素的加入令歌剧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达到“说话就是唱歌”的效果,但也增加了表演者的难度。该剧在欧洲演出时,为了让观众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演唱、表情和动作上,没有设置英文字母,只将故事的梗概发给大家,但演出介绍后,观众纷纷表示自己看懂了表演的内容,这便是对表演者最高的赞扬。
《命若琴弦》讲述的是年老的盲艺人带小盲童卖唱说书为生,老艺人儿时的师傅曾告诉他,若勤勤恳恳弹琴说书,将手中的三弦琴弹断一千根弦,琴匣内有一秘方能助他眼睛复明。老艺人终于弹断了第一千根弦,请郎中取出秘方,却只发现一张无字白纸。不同于作家史铁生的原著,歌剧版的《命若琴弦》最大的改动莫过于结尾的处理。编剧瞿小松用一个开放式的方法结尾,剧终“明日清早”四个字让观众自己想象说书老汉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增加了歌剧的悬念。
在西方演唱50余部歌剧的龚冬健,第一次出演《命若琴弦》这种类型的歌剧。中国的首演也选在首都剧场——每个话剧演员都渴望的话剧舞台,龚冬健话剧与歌剧的完美结合,也令话剧演员与歌剧演员叹为观止。龚冬健也提出了自己对中国歌剧的建议:“歌剧虽然是西方的文化,但我认为最成功的戏还是中国的现代戏,所以中国歌剧必须要革新,这样才能发展。”(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