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其伟于上世纪80年代起以一个杰出的高胡演奏家和当代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盛名于中国乐坛。作为一个杰出的演奏家,他不仅有着精湛的演奏技艺、深厚的传统音乐基础,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宽广的知识结构,对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道”与“技”、“虚”与“实”、“隋”和“景”等一系列审美范畴的精研和对艺术、人生的感悟,使他的演奏既有激情四射、大起大落的张力,更有细腻的层次变化,深邃的内涵意蕴和妙味神韵、幽远空灵的审美情趣。
20世纪初,以严老烈为代表的早期广东音乐演奏家将旧调加花改作新谱,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广东音乐作品,如《连环扣》、《旱天雷》、《倒垂帘》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吕文成为代表的广东音乐演奏家一方面改编旧谱,一方面另创新曲,大量的创作作品,独特的演奏形式和风格,顿时使广东音乐这一新兴的民间器乐乐种活跃起来。吕文成在江南二胡基础上创制了广东二胡(高胡),他所创作的新曲以及他的演奏使广东音乐在演奏风格上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广东音乐的发展快速步入兴盛期。
余其伟在高胡演奏和粤乐领域内的艺术创造与吕文成发掘传统、另创新曲以及演奏上的革新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现代,一方面对粤乐传统乐曲进行精研、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情趣意味;一方面广纳博取,借鉴吸收其它乐器、乐种以及外来优秀文化特点,努力开创二十世纪80年代后适应时代发展、具有时代精神的广东音乐新境界。
听余其伟演奏《雨打芭蕉》令人心动不已的是一种空灵妙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清新之气;他演奏的《汉宫秋月》融哀怨悱恻和超旷空灵于一体,充分发挥高胡清丽细雅的音色特性,把文人心中古代宫女娇美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演奏的《平湖秋月》继承了吕文成的骨韵、刘天一的大气酣畅,同时又赋予乐曲以婉约秀丽的韵致;他演奏的《鸟投林》在刘天一演奏版本的基础上将乐曲的妙味情趣尽情挥洒……对传统乐曲的内涵意味进行深层发掘,其中不仅体现出他的才情,还反映出他对于传统乐曲不同演奏版本、不同情趣表现进行精研的学术精神。
余其伟作为继吕文成、刘天一之后广东音乐高胡艺术的杰出传人,当代广东音乐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广东音乐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潜下心来博览群书,静下心来研寻广东音乐的发展历程,思考中西音乐艺术创造的共性和个性,观照和审视广东音乐的长处与局限,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学术价值和思想性的文章,如《广东音乐文化历程》、《广东高胡演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等。他一边思考、一边实践,他与作曲家李助忻合作创作的高胡与乐队《琴诗》、《粤魂》,是他追求“构思精深、篇幅宏大、技法高超,而且很好地反映时代精神及生活风采”的典型之作,也是他探索“广东音乐从题材选取、表现技巧、寓意深度,都要求有更开阔、更崭新、更崇高的境界,要更具有人生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成功实践。
余其伟2004年9月起任职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放在了香港中国音乐教育领域,在香港演艺学院中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运行管理上发挥着灵魂人物的作用。在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课程设置上他强化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建设,他本人除教授二胡、高胡演奏外,还采用秦琴,或扬琴、椰胡、高胡、二弦与学生共同演奏的教学方式教授广东音乐合奏课,短短的时间内,他所教授的二胡、高胡主修学生和二胡、高胡双主修学生均达到较高水平,学生演奏广东音乐合奏的水平更是令人欣喜。
2005年香港演艺学院与香港大学签订合作研究项目,对广东音乐进行专题研究,余其伟率中乐系一干门生重新演绎众多广东音乐名曲,两校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评析乐曲,以中、英文双语结集成书,传播和传承广东音乐。其他方面的合作包括图书馆资源共享、合办各类音乐会,每年安排部分学生到对方院校修读课程,以及定期派优秀学生参加中乐团的日常排练和音乐会演出等。笔者在考评中乐系学生毕业演奏会、室内乐演奏会、期末主修考试的过程中深有触动的是,虽然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的生源目前尚有一定的局限,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演奏水平总体上还不如内地音乐学院,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所表现出的对于乐种技法、风格的掌握,却是内地音乐学院民乐学生普遍所不及的,这与余其伟作为中乐系主任所做的各项努力分是不开的。
作为一个学者、教授,2007年年初,余其伟在香港太空馆举办了“漫谈粤乐与胡琴”四场讲座:《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胡琴音乐》、《失中有得—漫谈当代中乐》、《五十年的甜酸苦辣—广州的广东音乐》、《百年沧桑—香港的广东音乐》。
作为一个杰出的胡琴演奏家,他近年的音乐会演出有:2005年6月率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学生与香港中乐团团员同台演出,除传统曲目外,还演奏了他的原创作品《南粤春晖》(高胡与筝);2005年12月日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出高胡与乐队《平湖秋月》(吕文成曲、李灿祥编曲)、《妆台秋思》(古曲、李助忻编曲);2006年7月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演出高胡独奏、领奏《平湖秋月》、《双星恨》、《步步高》、《旱天雷》等广东音乐名曲;2005年他还作为香港第四电视台6月份的驻台演奏家,录播、直播一系列的胡琴乐曲并联同中乐系学生演奏器乐合奏……已逾半百的余其伟,音乐表现上已不再执著于那股激情与豪迈,不再更多地去表现激情四射、具有大起大落张力的音乐作品,但他的演奏所体现出的内涵意蕴却愈加深邃,层次变化更为细腻,所体现出的妙味神韵愈显幽远空灵。2004年他在武汉音乐学院讲学时所开音乐会,一曲椰胡独奏《流水行云》,使学者、教授、学生和校外音乐爱好者乃至一般群众皆能体会其妙,犹如丝绕心头,久不能忘怀。
余其伟作为著名胡琴演奏家、当代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一个学者、教授、教学管理者,多种角色集于一身,这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艺术创造也显得更加宽广而沉实,也赋予他更多的责任。祝愿余其伟先生在香港演艺学院任上为中国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艺术探索与创造不断取得新成就。(作者: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胡志平)
编辑:石磊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