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民族、新锐剧场凸显非主流力量
如果说,作为常年占据各类艺术节主导地位的古典音乐要靠大师与乐团来体现品质与水准的话,那么,今年全新推出的“游乐民族”则是将目光聚焦到亚洲另类音乐力量上,来自蒙古的杭盖乐队和来自新疆的IZ乐队将组合共同带来《原野谣滚》,香港独立音乐人林一峰和黄馨演唱《花诀》,香港独立打击乐手荒井壮一郎的打击乐音乐会将组成一连两天的独立音乐盛会,呈现出当代音乐更多元的表情———这是自由的音乐、激昂的情绪,超越主流,同时又不拒绝流行,他们将会给观众一次游走于流行、摇滚、古典、爵士、民族等多重音乐之间的全新感受。
“勇气与创新令剧场发挥出最大影响力。”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梁掌玮这样形容2011香港艺术节的剧场作品。由剧场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匠心制作的布莱希特经典《三毛钱歌剧》将由布莱希特创立的柏林剧团演出,其独特的舞台构图与时空处理的方式是视听极品的示范外,更是由创新走向经典的典范。而英国秤不离砣剧团光从剧团名称就能瞥得其不拘一格的风格,他们将会带来不一样的莎翁经典《麦克白》。而由于颠覆传统在家乡被取缔,却受到国际剧作家推崇的白俄罗斯自由剧团则会带来原创作品《反转哈洛·品特》和《翩娜·一朵花》。
如果说,这些由国外先锋剧团带来的新锐之作可谓是打开视野的窗,那么,一直致力扶持本土艺术的“新作赞助计划”更是成为新锐剧场的试验田。英国默片经典《唐人街繁华梦》被配以现代音乐、独白和录像,重现出当代艺术审美之下的“繁华梦”,《水浒108———忠义堂》则是一个融合东西剧场风格,集武术、摇滚、戏曲等元素于一身的音乐剧场,流行歌手周华健竟然也在其中担任一角。
从艺术空间到户外,从现实到虚拟,多元立体成趋势
自从2010年香港艺术节开始热衷上文化艺术场地的挖掘后,今年这种挖掘的触角更是深远。除了将数个室乐节目和《原野谣滚》音乐会移师香港演艺学院新落成的香港赛马会演艺剧院外,更是在九龙寨城公园举行大型声光装置表演《声光园》。其实,在公园进行艺术节节目表演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此前的南曲演唱只是场地为场地,表演归表演,两者之间毫无关联,而此次的现代装置艺术则深度地挖掘场地与作品之间的视觉与情感关联,让光影霞彩与和谐声效带来场地的艺术之美。
演出之外的加料节目让艺术更亲民。例如,观众可以选择参加“音乐与建筑之旅”游览香港不同教堂,从而了解巴赫的音乐与宗教的关系;钢琴大师卡萨利斯会举行示范讲座;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会到访学校主持舞蹈工作坊;纽约市芭蕾舞团的纪录片会在城中不同电影院播放……这些艺术空间之外的节目让观众从仰望艺术的姿态变成触摸艺术的深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