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是素来有着尊贵血统的央视春晚首次大幅度放低身段,向“草民”伸出橄榄枝的特殊年份。尽管精英云集、大腕林立,然而,央视春晚却一年更比一年找不着感觉,“御厨”每年一茬茬地换,但“年夜饭”却仍难让观众“齿颊留香”。
“咖啡与蒜末共饮,秋水共长天一色。”从2011兔年春晚这台“年夜饭”上,我嗅到了咖啡与蒜末同饮的味道,这是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在这一年碰撞所散发出的独特气味。今年也是素来有着尊贵血统的央视春晚首次大幅度放低身段,向“草民”伸出橄榄枝的特殊年份。
如果您不是章子怡这样的国际巨星、金牌大腕;如果您不是宋祖英、赵本山这样久经考验的“钉子户”;如果您没有姜昆、冯巩这种在全国耍得响亮的“嘴皮子”;如果您不是国家一级演员、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如果您不在具备曼妙身段、动人歌喉的同时还拥有可人面庞的话,要想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想必比中500万彩票的几率还低。因为央视春晚一尊独大的独特地位使其门槛越筑越高,俨然成为象征“精英、至尊、权威”的代名词,它独有的“星光效应”是任何演出所无法企及的。曾有人打了个不恰当的比喻说,就是一条狗,拉到春晚舞台上去遛遛,也能一夜走红。可见春晚的炙手可热。
尽管精英云集、大腕林立,然而,央视春晚却一年更比一年找不着感觉,“御厨”每年一茬茬地换,但“年夜饭”却仍难让观众“齿颊留香”。2011兔年春晚,央视彻底来了个“釜底抽薪”,有效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用人机制,在保证宋祖英、赵本山、姜昆、黄宏等“钉子户”编制不变的前提下,大胆启用了殷桃、李小冉、董洁、陈数、邵峰、小宋佳、周冬雨、窦骁、黄海波、海清等老百姓熟知和喜爱的普通明星、魔术师,以及“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深圳民工街舞团等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新人。此外,今年春晚在形式上也大变样,往年春晚中那些感动中国、发人深省的内容不见了,那些拿腔拿调、教化育人的故事也省去了,那些天灾人祸的悲怆往事都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以80高龄的阎肃为首发出的最为“和蔼”的问候:“人都到齐了吗?”、“饺子都包好了吗?”、“年夜饭都上桌了吗?”看得出,央视兔年春晚正努力放低身段,力图用一种刻意中的随意与老百姓套近乎、抖包袱,向观众传递出一份简单的快乐心境,营造节日大联欢的喜庆氛围。
骂战救不了春晚
然而,没有哪一台晚会能满足所有人的诉求,兔年春晚也是一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是此次兔年春晚留给我的整体印象。除了依稀记得林志玲那几句娇嗲的“娃娃音”,伤怀于“旭日阳刚”发自底层人心灵深处那沧桑嘶哑的呐喊外,晚会中主打的语言类节目少有令人动容之作,也鲜有台词能准确搔到痒处、挠到痛处,让心悸动,使人癫狂。回首历届春晚,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歌,一些语言类节目的精彩桥段让人难忘。今年的语言类节目,无论是冯巩、牛莉、小宋佳、王兵主演的相声剧《团结》;黄海波、海清的小品《美好时代》;黄宏、陈数的《销售状元》;还是本山家族的《同桌的你》等,都显得立意不高远,流于一般,让人不由感慨语言类节目创作土壤的贫瘠和创作者想象的乏力。“为分套房要假离婚,为糊弄丈母娘要借房子”这些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的话题,在时下被多元文化吊高了胃口的观众看来,实在只是“小儿科”。对他们来说,欣赏这些浮在面上的平庸之作,远不如欣赏网络上那些让人笑翻的QQ表情和充满智慧的手机段子更刺激给力。
但不管怎样,摒弃了超强阵容,放弃了顶级明星的兔年春晚总的说来更接地气、更食人间烟火了,它不仅放低了身段,还关注了民生,更关注了网络,这是春晚创作者的觉悟,亦是民心所向。但放低身价不代表节目平庸无奇,接地气不意味创作的贫瘠。这就好比是一件衣服,面料再好,做工再扎实,如果款式不新颖,顾客也是很难买账的。